以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

来源: 中工网2023-08-29 02:05:55
  


(资料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应着力以数字化赋能思政课教学资源供给、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改革,助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以数字化赋能思政课教学资源供给,丰富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学资源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支持系统。数字化赋能思政课教学资源供给,一是依托数字技术,将传统优质教学资源创造性转化为数字化、智能化教学资源。如将纸质经典著作、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博物馆等具有丰富育人功能的线下资源,通过电子书、图像、短视频等数字化方式呈现,实现云端阅读、在线参访,打破教学资源获取的时空限制,拓展教学内容。二是推进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建设,搭建教学资源建设、学习、共享和交流一体化平台。结合思政课课程标准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基于地方、学校特色资源,建设在线示范课程库,制作微电影、短视频、原创音乐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立体化、菜单式教学内容。三是依托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精准化推送,创新教学资源供给方式。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精准把握学生的群体特征和个性需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行为习惯和兴趣偏好等个性化特征,在海量的教学资源中进行数据筛选,并以分众化、差异化的方式推送给学生,实现教学资源的精准供给。

以数字化赋能思政课教学方法优化,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模式的创新是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要依托数字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创设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场景。基于AR、VR技术和智能可穿戴交互设备,虚拟还原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场景,虚实融合,构建沉浸式教学场景,通过人机交互,使学生穿越时空与英雄人物、历史对话,身临其境参与重大历史事件,在互动体验中深化理论认同、增进爱国情感、激发实践动力,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学生的获得感。二要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场域。将数字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依托教学平台实现课前“云端”知识前测,精准画像学生学情;课中深度学习,系统理解理论知识;课后参与社会大课堂、网络云平台实践,在实践中长才干、增智慧。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有效发挥线上+线下协同育人合力,拓展思政课教学场域。

以数字化赋能思政课教学评价改革,激发教学内生动力。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一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助力个性化教学评价内容设计,改进结果评价。大数据平台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发展现状等指标进行精准画像,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命题和试卷组合,生成个性化的评价内容,并精准推送;结合评价结果,大数据平台将指导制定新一轮的评价内容,助推学生发展成长,彰显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实现结果评价由静态单一转向动态多元。二是以大数据驱动为牵引,强化过程评价。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依托大数据信息采集、处理和反馈的功能,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程监测,系统采集学生课堂参与度、任务完成度、测验达标率、社会服务践行度等各项指标数据;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生成可视化评价报告并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动态监测学生发展状态,强化过程评价。三是以个性化、伴随式评价方式为抓手,探索增值评价。借助大数据平台快速地对增值评价的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评价结果并通过可视化方式进行反馈,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发展状况,为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提供数据支撑,激发教学内生动力。

(张洪芝 吴秋平,作者单位:重庆开放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来源:重庆日报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