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七夕节俗

来源: 今晚报2023-08-26 05:52:19
  

农历七月初七有鹊桥相会的爱情,还有女子祈求心灵手巧的美好

被遗忘的七夕节俗


(资料图)

今天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在古代,每逢农历七月初七,女孩子都要“乞巧”、读书人要举行“晒书”仪式……如今,随着时间推移,很多传统习俗都已淡出人们的记忆。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津人“七夕”旧俗多

在唐代诗人和凝的《宫词》中写道:“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崔颢《七夕》:“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描写了唐代都城长安七夕节盛况。由此可见,七夕乞巧历史悠久。

天津是座移民城市,在融汇各地习俗基础上,逐渐形成独特节俗文化。比如旧时,七夕之夜少女、少妇要举行拜织女的仪式,祈求织女赐予一双灵巧的手。“巧妇”意味着人神心通,织女已将灵巧的绣花针赐予,能织出绚丽多彩的图案。祭拜后,在月光之下,以五彩丝线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谁就有一双巧手,是为“对月穿针”。

另有“投针验巧”的习俗,天津人谓之“丢花针”。天津地区有“七月七,丢花针儿,看针影儿,分巧拙”的俗谚。在距今140年前刊出的由张焘所著《津门杂记》中记载:“七月七日,女子以花针浮水面,占其影,曰乞巧。”据明代《帝京景物略》载:“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其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天津还有“喜蛛应巧”之说。根据南朝梁代《荆楚岁时记》:“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即蜘蛛)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清朝末年《天津事迹纪实闻见录》也有相关记载:“女子以花针浮水上,觇其影。暨陈瓜果于庭,有飞虫落于上,曰乞巧。”

旧时,每逢七月七,城乡姑娘们都这么过节。但此俗现已难得一见。

牛郎织女鹊桥会

织女是七夕节的形象代言人,她堪称中国贤德妇女的典型代表。

天津民谣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于是,七夕节日形象大使——织女还被赋予了“爱情坚贞”的文化含义。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流传时间早、流传地域广。《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是为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汉代《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久经流传,家喻户晓。南梁任昉的《述异记》,将牵牛、织女两颗星辰赋予人间的爱情故事。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最终成为爱情箴言。宋秦少游《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将牛郎织女歌颂为坚贞纯正爱情的化身。

随着时间推移,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爱情传说,深深嵌入七夕节文化中成为主流。

在民间,相传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天河相会的时日。晴朗夜空,繁星闪耀,银河横亘,牵牛星和织女星隔河遥望,喜鹊为之搭“鹊桥”促成。

七夕节仨来源

七夕节,源于汉代,来源说法不一。

第一个来源,是古人对天体星宿的崇拜。先人认为天体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为明亮。北斗七星中第一颗星名叫魁星,又称魁首。科举制度产生后,考中状元号称“大魁天下士”。于是,读书人把七夕节称为“魁星节”。

第二个来源,是古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称“七曜”。 数字“七”常用来划分时间。比如中医认为,女子生理以每七年为一界限:七岁时肾气旺盛,十四岁始来月经,四十九岁进入绝经期。另外,人们视“七七”为人生终局,给亡人做道场,以满“七七”为限。“七”与“吉”谐音,“七七”双吉相叠,视为吉日。

第三个来源,即男耕女织。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的故事就是建立在男耕女织经济基础上的。近年来,国人又把“七夕”与西方情人节相比附,被说成“中国情人节”。

关于“七夕”节的三个来源,将天体空间、历史时间和社会人间这三个要素有机联系起来,把天、地、人三者融为一体,将神话、历史和现实冶于一炉。

七月初七曝书晒衣

民谚:“七月初七,曝书晒衣。”也是七夕节文化内容之一。

曝书是古代流传的有效的文献保护方法。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文人晒书的趣事: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晒书。”晒肚皮就是晒书,体现了郝隆的书生意气,也验证了“胸无点墨心常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人自信。

宋代文史大家司马光坚持曝书,所藏之书“年月虽深,终不损动”。而历史上很多古籍能完整保存至今,也与这项活动密切相关。七夕曝书不仅是防潮防蠹防霉的文献保护方式,还被附加了很多文化功能,赋予更多的文化意义。曝书规模盛大而隆重,文人相聚,评书评画,鉴赏文物,雅致有趣。成为雅士学子大开眼界,大饱眼福的文化盛会。

科举制度出现后,考中状元被称为一举夺魁。因为魁星主掌考运,因而读书人又把七夕称为“魁星节”“晒书节”。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求取功名的读书人都要例行祭拜魁星,祈求保佑考运亨通。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