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汽车论坛】Stefan Crets:欧盟企业社会责任指令的动态和趋势

来源: 弗戈工业在线2023-07-07 13:13:18
  

2023年7月5日-7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3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时代 新使命 新动能——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16个主题论坛+N场发布”共18场会议及若干发布、展示、推广等活动,旨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发展共识,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汽车行业的智慧和力量。其中,在7月7日上午举办的“主题论坛八:助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ESG生态体系”上,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执行董事Stefan Crets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资料图】

感谢组委会给我这个重要的机会参加此次会议,可持续发展的各项议题是我们共同的挑战,不仅是欧洲,也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重大挑战。因此,我非常感谢各位的共同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今天有机会和大家讨论一下“驱动可持续”项目,我想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这个项目里有许多领先的汽车行业合作伙伴,可以看到其中包括一些中国公司,以前只有5家,现在有17家公司合作伙伴,目标是通过将IT整合在采购流程中,提升整车厂公司以及自身的绩效,包括其他供应商的绩效。我们向供应商发送相同的信息,使之成为标准化的推动者,这样才能推动整个汽车行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最重要的是如何共同付出努力,来推动可持续发展,这是整个汽车行业价值链中获得可持续性的重要一环。最重要的是我们进行相关的评估,如何进行评估?如何向他们传达我们的期望?我们想在这个战略的基础之上,更加雄心勃勃,而且并非仅此而已,最关键的议题是上升到汽车行业的整个价值链。

首先,可持续发展如何获取相应的原材料是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源头。可持续性的材料、同业等相关的材料都面临相应的挑战,这是我们的重要领域。当然也有像劳动力分工的因素、良好的碳中性、循环以及循环价值链也非常之重要。

下一个幻灯片中可以看到,这是我们的里程碑式进程,我们可能不会进一步详细地谈,但我会分享一些关键的内容。

首先,这个合作分享是我之前对不同领域良好的相关理解、分享和学习,第二个是有效工具的开发,而不是各个汽车厂商独善其身。

第二点,在“驱动可持续”项目,我们需要制定有效、高效的通用工具。例如自我评估问卷以及相应的可持续发展计划等等。我们要和相应的供应链进行合作,而不是独善其身,这是我们相应的战略。

这不仅仅是检查供应商与供应链的合作,而是改进和影响,使之成为可能,这就是这一战略的真正目的,我们以综合性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点,从一套指导原则开始,我想这个阶段要感谢各个供应厂商。我们也开发了一套驱动可持续项目的自我评估问卷,在原材料方面展望了相关原材料的信息以及评估、相关的协作。

在下一个幻灯片中可以看到展开的活动,我们有一个全球性的覆盖范围,在数据库中有大量的自我评估问卷,我们也有多次的培训,这是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积极倡议。

另外,我们也开展了相关的工作,也推动了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活动,也与中国的工作组以及当地的网络代表进行合作,大家在右侧可以看到有相关合作公司的标志,在这些合作伙伴的推动下,在中国运营了一个独立的工作组,并进行翻译,促进当地合作伙伴的参与与学习。这个活动帮助中国、欧洲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活动进行交流和沟通,所以这是我们在中国目前开发和运行的一项有价值的活动。

我们还创建了一个平台,这是我们进行“驱动可持续”项目与供应商紧密联系的平台,“驱动可持续”成员可以访问我们正在使用的这些工具以及举措,有很多合作机会,也有很多可咨询的机会,目前我们正与合作伙伴开展研究如何在中国推广这一技术。

我们要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及商业驱动的会员组织,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我们是提供服务的人,我们要推动所有更加便利的工作,所以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个背景来谈谈今天的核心。

欧盟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趋势是什么?作为欧盟,它的政策前景是什么?之前说过气候的可持续性是欧洲的热门话题,也是全世界的热门话题,这是欧盟委员会和欧盟政府正在做的核心。

我们在业务转型过程中有预期,也有相应的驱动因素,在能源危机、人口变化、气候变化以及系列新技术的涌现,甚至是颠覆性新技术的涌现,同时还面临经济衰退的挑战,以及俄罗斯、美国、中国、欧洲之间地缘政治紧张关系,从可持续发展和原材料的角度来看,我们运行企业的前景也会发生变化,对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期望,对CSR组织的期望也提出相应的挑战,我们要适应新的现实。

我们也看到了更严格的法律法规,民间社会投资者都对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有相应新的要求。可以看到这些要求被明确地提出来,在这张表中可以看到的是企业在应对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压力越大,特别是在欧洲。

这张幻灯片显示了欧盟委员会基本是来自欧洲的各国政府,他们在过去四年中计划推动欧洲绿色协议,意味着他们将制定与气候相关的不同法规,推动更加经济、更加透明、更加可持续的金融以及供应链、相应的技能和社会项目,所以这是一个广泛的合作,我们称之为相应的监管正在符合公司发展的方向。

总的来说,针对汽车公司所有的法律法规,都会对汽车行业的监管方式产生相应的影响,也会对汽车行业的整个价值链产生影响。

在上一张幻灯片中谈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变化,如何前行?如何推动计划?立法法律、指令等相关的规则都要重新转型,所以这是法律法规上的重大变化。

因此,我们在透明度和报告方面必须做出努力,我们希望供应商做一些什么?欧洲制定了相关报告的标准,我们有一个指令将要做CSRD(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所有的公司在报告指令的规定下,都要进行可持续和行业战略的披露,他们所拥有的政策、过程以及结果是什么,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这是法律上的重大变化,所有的公司都必须报告相应的情况。

还有一个影响更大、更全面、更有意义的是企业尽职调查,如何进行尽职调查来反映供应链中的信息,如何避免供应链和整个价值链中的原材料采购的可持续风险?以及涉及到汽车的最终产品如何避免环境、社会、人权等相关的风险?这就是作为单独的公司必须对自己的活动负责,所以现在可以看到价值链上游发生了一些尽职调查方面的转型,因此我们需要能够管理,能够确保人权、环境、绩效等整个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是安全的。

右边显示了公司应该如何做以及做什么,他们应当有适当的系统来识别风险、评估影响,还需要采取措施停止或者防止一些负面影响的产生,他们需要跟进、需要进行沟通,这就意味着汽车公司不仅需要检查高级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表现,还应当在供应链中走得更远,这是欧洲的法律法规现状。

同时,有的时候大家可能会感到困惑,我们组织也会感到困惑,因为个别国家也在制定与尽职调查有关的法律,我们希望这一切最终都能够得到平衡,因为我们要重视价值链上的风险。

我们看到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相关的现状,在汽车行业以及森林砍伐、电池等行业关键材料相关的法律法规,所有这些法律法规都对汽车行业提出了要求。在供应链中,例如如何证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绩效?所以有很多公司以及相关的政府机构也在进行立法,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是什么?这些可持续发展的监管要求,尤其是汽车行业都受到相应的影响。

而欧洲也将禁止使用内燃机,最终使用的关键原材料是什么?影响的核心部分是什么?实际上汽车公司压力很大,我使用风险这个词,风险在于公司只是试图从推动可持续发展角度来做一个正确的报告,但这并不是正确的途径,我们必须要合规,并且要超越合规所带来的要求,必须采取更加前瞻性的方法,我们试图做的是支持合作伙伴的要求,找到一套标准化的工具,进行更加简单、高效的工作方法。同时,我们也与合作伙伴合作,与17家公司合作,如何产生更大的影响?如何影响和改善所有的供应链各个环节?而不仅仅是试图想要去做,像我强调,每个人已经有所行动,我们要知道原则,要有相关的培训,要有相关的调查问卷,如何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绩效?

在下一张幻灯片中要更加具体地谈一谈,汽车公司所面临的最大挑战,采购中的风险、原材料的风险,如何应对这种风险?大家都知道,很多其他国家的采购可能离公司总部很远,如何做?例如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刚果等民主共和国的采购,可能离总部很远,如何监管?在这个领域发展驱动可持续性这种特定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原材料的展望”,如何展望、如何了解公司对于可持续发展风险所提供的情报?我们能做什么?如何参与其中?如何与相应的研究所、相应的协会进行合作?在中国已经与中国的金属采矿、矿产商会进行合作,并且有大量的来往。

我们讨论了我们的期望是什么、标准是什么,可以一起进行什么样的合作,来提高采购的可持续性水平,不仅仅是检查,而且还与商业协会进行合作,他可以提供的信息,我想提供一个非常务实的例子进行总结,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改变、转型。关于领导力、关于我们如何参与其中,必须改善矿业公司其他供应商的合作,而不仅仅是做检查、观察,我们必须参与其中。

其中一个例子是正在进行的干旱可持续发展项目,在汽车公司的支持下,我们试图激励矿业公司更多地进行合作,包括中国的矿业公司也参与其中,我们将汽车公司带到什么样的高水平发展高地,他们必须看到自己的采购发生在哪里,通过这种方式,希望在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看到监管的演变。

感谢大家的关注,感谢邀请我参加此次论坛,希望大家拥有美好的一天!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