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读书者文言文 凡看书不为书所愚始善翻译

来源: 城市网2023-08-25 12:47:31
  

1、一、为人上者,用人虽宜信,然也不可急信。


(资料图片)

2、在下者,常视上意所向,而巧以投之,一有偏好,则下必投其所好以诱之。

3、朕于诸艺无所不能,尔等曾见我偏好一艺乎?是故凡艺皆不能溺我。

4、  二、凡看书不为书所愚,始善。

5、  三、尔等凡居家,在外,惟宜洁净。

6、人平日洁净,则清气著身;若近污秽,则为浊气所染,而清明之气渐为所蒙敝也。

7、  四、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也。

8、  五、《易》云:“日新之谓盛德。

9、”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

10、人苟能有决尼不移之志,勇猛精迸而又贞常永固毫不退转,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  六、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

11、惟持善心,行台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也。

12、  七、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

13、  八、凡人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存心。

14、见人有得意事,便可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

15、  九、夫一言可以得人心,而一言可以失人心也。

16、  十、人生凡事故有定数,然而其中以人力夺天工者有之。

17、  十一、人于好恶之心,难得其正。

18、我所喜之人,惟见其善,而不见其恶;若所恶之人,惟见其恶,而不见其善。

19、是故《大学》有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20、”诚至言也。

21、  十二、《荀子》云:“身劳而心安者为之,利少而义多者为之。

22、”此二语简而要。

23、人之一世能依此二语行之,过差何由而生。

24、  十三、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

25、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

26、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

27、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

28、  十四、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

29、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

30、  十五、为学之功有三等焉。

31、汲汲然者,上也;悠悠然者,次也:懵懵然者,又其次也。

32、  十六、先儒有言:“穷理非一端,所得非一处。

33、或在读书上得之,或在讲论上得之,或在思虑上得之,或在行事上得之。

34、读书得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虑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实。

35、”此语极为切当,有志于格物致知之学者,其宜知之。

36、《庭训格言》(一)篇(第一条)1.训曰:圣贤之书所载,皆天地、古今、万事、万物之理,能因书以知理,则理有实用。

37、2.由一理之微,可以包六合之大;由一日之近,可以尽千古之远。

38、3.世之读书者,生乎百世之后,而欲知百世之前;处于一室之间,而欲悉天下之理,非书曷以致之?4.书之在天下,《五经》而下,若传若史,诸子百家,上而天,下而地,中而人与物,固无一事之不具,亦无一理之不该。

39、5.学者诚即事而求之,则可以通三才,而兼备于万事万物之理矣。

40、 6.虽然,书不贵多而贵精,学必由博而守约,过能精而约之,以贯其多,与博合其大,而极于无余,会其全而备于有用,圣贤之道,岂外是哉?(第二条)1.训曰:吾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万机之暇,犹手不释卷。

41、2.诚以天下事繁,日有万机,为君者一身处九重之内,所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知古人事,庶可以寡过。

42、3.故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无甚差忒者,亦看书之益也。

43、(第三条)1.训曰:读书以明理为要。

44、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

45、2.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

46、3.《书》云:“学于古训乃有获。

47、”4.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待思索矣。

48、(第四条)1.庭训格言:道理之载于典籍者,一定而有限,而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

49、2.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又每逐事图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

50、3.朕则谓当读书时,须要体瀛世务;而应事时,又当据书理而审其事。

51、4.宜如此,方免二者之弊。

52、《庭训格言》(二)篇(第一条)1.训曰:世之财物,天地所生,以养人者有限,人若节用,自可有余;奢用则顷刻尽耳,何处得增益耶? 2.朕为帝王,何等物不可用?然而朕之衣食毫无过费。

53、3.所以然者,特为天地所生有限之才,而惜之也。

54、(第二条)1.训曰:民生本务在勤,勤则不匮。

55、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蚕或受之寒,是勤可以免饥寒也。

56、3.至于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若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亦可以致寿。

57、4.若夫为官者俭,则可以养廉。

58、居官居乡,只缘不俭,宅舍欲美,妻妾欲奉,仆隶欲多,交游欲广,不贪何从给之与?5.其寡廉孰若寡欲?《语》云:“俭以从廉,侈以成贪。

59、”此乃理之必然。

60、《庭训格言》(三)篇(第一条)1.庭训格言: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

61、2.朕自幼登极,凡礼坛庙、礼神佛,必以诚敬存心。

62、3.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

63、4.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

64、(第二条)1.庭训格言: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

65、2.慎重者,敬也。

66、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以应事,务必谨终如始慎,修思荣习而安焉,自无废事。

67、3.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饬家务,此古所谓“敬以直内”也。

68、4.《礼记》篇首以“毋不敬”冠之,圣人一言,至理备焉。

69、(第三条)1.庭训格言:人生于世,无论老少,虽一时一刻不可不存敬畏之心。

70、2.故孔子曰:“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71、”3.我等平日凡事能敬畏于长上,则不得罪于朋侪,则不召过,且于养身亦大有益。

72、4.尝见高年有寿者,平是俱极敬慎,即于饮食,亦不敢过度。

73、5.平日居处尚且如是,遇事可知其慎重也。

74、(第四条)1.庭训格言: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

75、2.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

76、3.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

77、”遇事当如此处之。

相信通过凡看书不为书所愚始善翻译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