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马文静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看卫调花鼓戏演出,台上大学生演员的表演,台下观众的热情,让我看到了濒临失传剧种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安徽省濒临失传剧种卫调花鼓戏抢救性挖掘与创新性传承实践团成员、口腔医学院2019年级学生余森森说。
演员们在化妆。学校宣传部供图
余森森口中的濒临失传剧种是起源于千年古镇——蚌埠市长淮卫镇的稀有剧种卫调花鼓戏。卫调花鼓戏2006年入选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濒危剧种。蚌埠医学院卫调花鼓戏传习基地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长期致力于濒临失传剧种卫调花鼓戏抢救性挖掘和创新性传承,并根据时代审美和大众品味,创作了一系列卫调花鼓戏剧目。
演出现场。学校宣传部供图
7月中下旬,实践团来到卫调花鼓戏起源地长淮卫镇,他们对最原生态的卫调花鼓戏进行详细地访谈和记录,并组织了5台卫调花鼓戏专场演出,青年大学生和群众、戏曲爱好者共同演出《窦娥冤》《琵琶记》《三打苏凤英》等卫调花鼓戏经典剧目。演员们带来酣畅淋漓的唱腔、质朴平实的表演,现场掌声不断。
“感谢孩子们!”蚌埠市唯一的卫调花鼓戏省级传承人、84岁的李夕茹老人冒着酷暑参加了演出,她激动地说:“青年大学生的加入,让我们看到了卫调花鼓戏的希望,我也会竭尽全力,把我毕生所学的卫调艺术教给孩子们!”
本次实践活动中,蚌埠医学院团委和蚌埠市艺术研究所签约共建“安徽省濒临失传剧种卫调花鼓戏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与发展中心将从理论研究、剧目创作、艺术展演等方面加强与地方艺术单位的合作,为濒临失传剧种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谋划出路,为高校文化育人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蚌埠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姚文兵说:“卫调花鼓戏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成立是学校传统文化创新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又一次突破,将进一步提升学校在凝练成果、理论总结、创新传承等方面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据悉,蚌埠医学院卫调花鼓戏传习工作源起于学校2012年成立的大学生社团——梨园风戏曲社,近年来,师生从思政元素设计、原创剧目设计、教学体系设计、展馆平台设计等方面入手,多维度、多方位地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传统文化传承。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