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囤盐的人,显然对我国食用盐的生产总量不太了解

来源: 大象新闻2023-08-26 06:52:24
  

评论员 李长需


(相关资料图)

8 月 24 日,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受此影响,韩国盐价大涨,民众 " 举国囤盐 "。而在国内,也有不少地区出现抢购食用盐现象。

" 福州发布 " 8 月 24 日发布的消息称,受 " 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 " 消息影响,福州有些市民抢购食用盐,目前永辉部分门店出现食盐抢购情况,朴朴、永辉生活食盐卖断货。" 莆田新闻 " 也发布消息说,福建莆田永辉超市、凤凰百货等部分超市,也出现了个别市民大量采购食用盐现象。而在福州、莆田之外,北京、上海、扬州等地,也在上演着相同的一幕。

时隔 10 年,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起,10 年前福岛核电站刚泄露时,武汉那位 " 抢盐帝 ",凭一己之力抢了 13000 斤的食盐。这波虽然还没有出现 " 抢盐帝 ",但苗头已让不少地方的盐务部门坐不住了,纷纷表示当地储备供应充足,不要盲目抢购;更有专家出来科普,分析抢盐没有必要。

但即便这样,还是有人以防备的心理去抢盐囤盐,或许在他们心目中,还依旧认为海水是食盐的重要制作原料,日本此次核污染水排海,不久后就会污染我国近海海水,其中的放射性物质没法有效去除,必然会波及到食盐的生产,涨价或吃到含辐射的食盐,是大概率的情况。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出现这种认知上的盲区,显然是对我国食用盐的产品结构与生产总量不太了解所致。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原盐产能和产量最大的国家。2022 年,我国原盐产能达 11585 吨,产量达 8390 吨。在原盐消费去向中,70% 左右的原盐用于盐化工,其余则用于食用及其他用途。

这也说明,总体上,我们现有食盐产能大于消费需求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供大于求。所以,不存在没盐吃的可能。

此外,中国盐业协会会长王小青介绍,我国生产的食用盐,使用原料有海盐、井矿盐和湖盐,其构成比列分别为 22%、61%、17%。这意味着,我国市场上近八成的食用盐都是在陆地上生产,跟海洋无关,更谈不上会受到核污水的污染了。

其实,即便是海盐市场占比较高的沿海省份,也不必担心食盐的短缺问题。

就拿广东省来说吧,其海盐占据食用盐市场超过了三分之一,但也并不意味着会出现短缺。因为广东省省市两级食盐政府储备量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共 10.8 万吨,百分百覆盖全省各市县行政区域,可迅速及时应对。

而另一海盐生产大省山东,其年产 1600 万吨的海盐(占总产量 2600 万吨一半以上),主要以封存地下 50~100 米的卤水制盐为主,并不受地表及海洋环境变化影响,并且该省也储备了超 17 万吨的食盐,可满足全省半年多的销量。

都不缺盐,且相对都比较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跟风抢盐的现象,凭心而论,花点钱买个心安,可以理解,但过度地抢购或囤积,就有点过了。买那么多盐吃又吃不完,过期了又浪费,除了造成价格上涨与社会恐慌,并没有多大的实际作用。

应该认识到,作为一种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特殊食品,国家对食盐质量的检测有着严格、完善的标准体系,尤其在面对核污染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不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的。

事实上,针对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消息,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早在 2021 年和 2022 年,就先后组织开展了对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的检测;目前,也正按照监控重点区域、覆盖管辖海域、掌握关键通道的思路,组织开展 2023 年度我国管辖海域辐射环境检测。其中,在盐业生产方面,也对广东省等主要海盐生产工区的海域海水及生态海盐进行了相应的检测。目前的检测结果显示是安全的,后续还会不断地跟踪。

所以,即便是未来的海盐生产,也是有保证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抢盐、囤盐更没必要,也该适时停止了。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