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有的人拍电影是为了赚钱,有的人拍电影却是为了得奖,反正名利和金钱,最好能捞到一样。
于是捞钱的被叫商业片,获奖的则叫艺术或文艺片。
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可能算是半部文艺片吧,但却是用鲜血淋漓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来,豆瓣评分很高,还获戛纳金棕榈奖,可惜观众却说没看懂??
(资料图片)
下面就来简单和大家说说这部名为《大象》的片子吧!
《大象》这部片子上映于2003年,至今豆瓣7.8分。
该片上映后导演格斯·范·桑特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三项大奖,不过对于桑特来说,他自身与戛纳是非常有缘的。
他多次获得并被提名戛纳金棕榈,还多次获得柏林金熊奖,甚至还有两次被提名奥斯卡金像奖。个人最喜欢他导演的片子,还属《心灵捕手》!
《大象》整部片子最大的卖点可能也只是导演,因为几个主角其实都只是美国一些高中的学生,他们没有学习过任何演戏的训练,也没有演绎经验。所幸整部片子里,我觉得很自然,并没有什么尴尬的地方,虽谈不上演技,但也不至于像国内某些小花一样辣眼睛。
开字幕看的时候,发现到最后结局处,不少观众,包括我自己,都觉得,这就完了?莫名其妙的结局,但这也正是该片的高明之处。那么电影说了什么故事呢?下面说说剧情!
故事发生在美国一所普通高中,这天,有逃课被抓住并在外等候自己的哥哥来开车的男孩;有喜欢摄影的到处找同学拍照累计素材,并到学校的暗房里冲洗照片的学生;也有刚交了新女友,到处撒狗粮引来非议,并和女友躲在冷冻室暧昧的帅小伙。
当然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和霸凌。
那个因为长相普通,身材不好而遭到冷落和排挤的学霸胖女孩,她答应体育老师下节课像其他女生一样穿短裤上学,但也习惯性的回到图书馆打工。
那几个喜欢八卦吐槽别人的女碧池也依旧成群结队吃饭、上厕所、说别人坏话。很普通的一天,可因为电影的两个主角变得不寻常。
艾瑞克和埃里克是两个曾遭受过校园暴力的男孩,因为在一个宿舍,都喜欢纳粹、暴力游戏而成为朋友,很多时候,他们一人弹钢琴,一人正兴致冲冲的玩着杀人游戏。
而这天,他们购买的枪到了,他们拿出学校的地图开始策划一场报复屠杀。他们一起洗澡,还换上了作战服装,背着枪来到了学校,开始了大屠杀。
上面说到的人大多在他们的枪声中倒下,他们甚至在走廊里训斥校长,就像他们平时责怪自己一样,还将几个碧池击杀在厕所里。学校战火纷飞,完全沦为他们的战场。
可杀红了眼,二人中的一个正向另一个炫耀战绩,却遭到了战友的屠杀。电影在灰暗的美国天空下落下帷幕,有人说,没人报警么?就这么完了?
不然呢?还有人想看事故的善后么?凶手的处置么?但导演不想,他只想还原当年这场惨绝人寰的悲剧。
是的,《大象》正是真实案件改编而来。影片里的两个暴力少年,面对十几条生命却平静的出奇,这也许是最令人发指的事情了。
对美国比较关注的朋友一定知道美国1999年4月20号发生的科伦拜恩校园枪击事件,两个遭受过校园霸凌的男孩(埃里克·哈里斯(Eric Harris)和迪伦·克莱伯德(Dylan Klebold))提着枪在科伦拜高中展开了一个多小时的屠杀,最终造成学校里12个学生死亡,1名老师被杀,24人不同程度受伤的惨痛代价。
而真实案件里,两个男孩最终选择了饮弹自杀。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两个杀手的事件轰动当时的美国,后来的日子里,在4月20天不断有人模仿他们当年的壮举,与他们一样喜欢纳粹,喜欢希特勒,甚至策划校园枪击事件。
Eric Harris和Dylan Klebold本是杀死13人的凶手,却被后来的犯罪者视为偶像作为崇拜,某方面说,那些长期遭受校园霸凌的人,最终是会效仿这二人的举动的吧。美国频繁发生枪击案,据说还有策划者亲自拜读了两名杀手读过的科伦拜恩高中。
美国的枪支把控是比较松懈的,但就像有人说的,至少在美国,遭受侵害的时候还有武器,还能反抗,但反观国内,我们的初高中生除了用拳头、冷兵器保护自己,不然就是忍气吞声或者沉默不语。
同样是关于校园霸凌,《大象》的确很惨,太多无辜者丧命,但不至于是无助的压抑感,可看《少年的你》时候,我内心是绝望而悲伤的,忍气吞声有用么?不,没用!
但反抗呢?好无助呀!
论复仇,《大象》并非爽片,因为他们残害无辜不值得推崇,反而个人更欣赏《告白》里妈妈的做法,很印象深刻,也真的很恶毒很爽的报复方式。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