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斜坡上的堆积物还要清理,再播撒草灌木种子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前不久,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来到我区的一户家庭农场,会同有关部门、专业勘测机构人员一起查验植被恢复情况。
2022年11月,市检察院通过“山水林田监督治理一件事”数字化应用场景分析,发现我区一地存在毁坏林地的现象,立即将线索移交给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接线索后,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取证。
高大茂密的竹林环抱着村落和田野,但一片大面积裸露着的微黄土地显得很突兀。经查,造成这片林地毁坏的,是当地一户家庭农场的经营者周某。周某称,近年来,村内投资引进了大型的旅游项目,当地村民看到了“商机”,纷纷尝试民宿等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生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1年,周某成立了家庭农场,并先后向本地和周边村民流转了83亩林地,同时又擅自占用了界边村镇的部分林地共计100余亩。进场后,周某砍伐的毛竹总计8210株,涉及砍伐林木面积16831平方米(计25.2亩),其中重点公益林11608平方米(计17.4亩),一般商品林5223平方米(计7.8亩)。
不仅如此,在未获批准的情况下,周某还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搭建钢结构架空建筑物,面积达475.8平方米。为了造景,他甚至未经科学规划就进行砍坡削坡,导致林地原有耕作层被破坏,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已达三级。
承办该案的检察官表示,近年来像周某这样承包林地经营家庭农场或者从事民宿开发、毁坏林地的情况不在少数。但是,因为该类人员承包土地范围比较广,加上公益林的土地面积往往没有进行过专门的测量,具体开工时占用的是林地的哪一部分也很难界定,给日常监督和执法也带来了困难。
今年1月,区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要求压实森林资源监管主体责任,并对毁林区域立即组织修复。相关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第一时间委托相关单位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完成了生态修复方案和地址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工作。
2月20日,相关部门针对该起案件召开违法整治专题会议,会上,周某表示已深刻认识到了错误,将会按照修复方案内容,按时完成修复工程建设,并承担所有相关费用。
此后,检察机关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还召开了圆桌会议。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全区林业设施工程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加强对全区森林资源的有效监督,规范林业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使用林地的行为。
截至目前,毁林区域的复绿工程基本完成,边坡防护也已完成一期工程。
记者手记
“绿”里淘“金”法律底线不能碰
青山不老树为本,绿水长流林是源。
家庭农场是我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之一,也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单元。可以说,家庭农场、民宿等新兴经营主体的出现,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带来了新的生机。
然而,破坏森林资源容易,保护、修复却难。我们都知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一片林地能否开垦、砍伐以及如何利用,都应遵循法律规定,做到合法合理。如若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则很可能会触犯法律红线而不自知。
林地“变现”、“绿”里淘“金”,当森林、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在享受红利的同时,也要对自然环境抱有敬畏之心。非法砍伐生态林,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仅要负刑事责任,还要承担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赔偿生态修复费用。
只有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发展导向,建立生态、绿色的平衡发展模式,才能在切实守护好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的同时,让发展的底色更绿、基础更稳、后劲更足。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