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陕西省文化馆新馆:(引题)
(资料图片)
融入城市更新 持续讲好陕西非遗故事(主题)
中国文化报驻陕西记者 秦毅 通讯员 赵明楠
“在网上看到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建成开放,我特意带着家人来参观游览。二楼的非遗展厅布置得非常精美,还有很多互动和体验项目。”近日,到陕西省文化馆新馆打卡的西安市民张先生说。
“薪火相传 非遗无界——陕西非遗精品展”于开馆当天开展,迎来大批参观者,其中包括不少外地游客。“从西安大唐芙蓉园到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的路上,我就看到了陕西省文化馆。我常去我们当地的文化馆,知道文化馆是一站式了解当地文化的好去处,所以我们一家就来了。”从山东济南来西安游玩的鞠女士说。
“‘薪火相传 非遗无界——陕西非遗精品展’作为文化馆新馆开放之际的重要策划,在丰富市民文化、增强场馆内涵、提升城市形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与老馆区的非遗展相比,不仅是展览面积和展品数量增加了,更是其融入城市更新进程的自我完善。我们致力于借助新馆位于西安旅游核心区的地理优势,推动非遗更直接、更生动地走进大众生活。”陕西省文化馆非遗保护部主任白拴锁说。
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毗邻西安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热门景点,是西安旅游打卡的富集区。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依托特色旅游,将文化注入城市对外宣传推广的前沿阵地,展示城市更新中的新力量,无疑为城市增加了文化气息与灵性。其中,非遗展览不仅为陕西省文化馆新馆注入了人气与活力,也为非遗融入城市发展书写着时代篇章。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申报子项目的陕西咸阳茯茶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砖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醇厚的口感……”在讲解员的指引下,参观者饶有兴趣地来到烹茶体验区。与以往所见的非遗展不同的是,这个展览更为突出互动体验。
记者看到,在茯茶展示区,身着唐装的茶师使用复原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烹茶器具,为游客烹调茯茶。一系列极具仪式感的流程让观众沉浸其中,迫不及待想品尝一下茯茶的滋味,甚至想动手体验煮茶斟茶的乐趣。
在中国传统拓印体验区,围满了想一试身手的小朋友。大家通过“铅字”的拼装,感受古老手工印刷的趣味。展馆在发挥民众教育与展示宣传功能的同时,也让文化休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非遗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人心。
“新馆的陕西非遗精品展不仅面积更大、展品更多,品类也更为丰富,包括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手工技艺等。”陕西省文化馆党总支副书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杜俊杰表示,展览在设计上坚持与时俱进,加入很多数字技术互动体验项目,是为了更好地引导观众深入了解非遗,在身临其境或亲身实践中实现认识的提升。
“在皮影互动区和传统服饰互动区,现场通过人机交互技术,让皮影人物随着游客身体动作的变化,做出一致的肢体反应,仿佛皮影人真的受到操控一般灵活自如。AI换装可以让游客‘穿’上平时难得一见的非遗纯手工传统服饰,感受服饰在自己身上的独特魅力,最后还可扫码将照片带回家……”听着讲解员的介绍,游客对现代展馆的变化深有感触,尤其是参观时间明显比传统的非遗展馆时间要长。
“我们充分考虑活态传承落地的可能性,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让展览不仅有静态的陈设,还有传承人的现场展示,在深切体验中拉近群众与非遗的距离。”杜俊杰说。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发展的成果同样体现在文化场馆建设、非遗展览更好地融入生活等方面,体现在群众幸福生活的营造之中。陕西非遗精品展是集中展示陕西非遗传承、保护、发展成果的综合展览,是立足于全省非遗视角的创新发展之作,是借助互动体验和现代科技让非遗滋润当代生活的民心实践。
“我们不但要秉承‘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理念,紧跟时代,建设好现代化的文化馆,更要锚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供丰富文化服务的目标,用好文化馆。”陕西省文化馆党总支书记、馆长邵怡表示,要在守正创新中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发展,持续发挥省级文化馆的龙头示范作用,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