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大地》:一部雪域高原建设者的精神史

来源: 西藏日报2023-08-24 04:23:19
  


(相关资料图)

2023年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发布公告:杨志军长篇小说《雪山大地》位居五部获奖作品之首。

《雪山大地》是一部厚重、扎实、诗情洋溢的现实主义力作。小说以主人公“父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深入草原、探查牧民生活为主线,情节贯穿高原生产、教育、商业、医疗、环保等一系列内容,在描摹雪域高原沧桑巨变的同时,全景式展现了牧民的生活变迁,是一部雪域高原建设者的精神史。

《雪山大地》以青藏高原为主要背景,将人与自然、动物、生态和谐发展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主题贯穿始终,全景式展现了藏族牧区传统社会形态和生活样貌的环境变迁。全篇字里行间饱含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和蓬勃的民族精神,牧民的大爱大善以及对雪山大地的信仰坚守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作品自带一种震撼力。

与其他叙事文学体裁相比,小说的情节可以更完整,更为复杂、多样和连贯。《雪山大地》故事脉络清晰明朗,“父亲”作为县上的工作人员,在沁多草原蹲点时,遇到特大洪水,是一名柔弱的藏族妇女牺牲自己的性命,把他拖出洪流。从此,“父亲”与这个藏族家庭有了某种难以割舍的情感牵绊,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世事变迁,他们的情谊却是越来越浓厚,完全融为了一家人。“父亲”一生生活在沁多草原,生活在雪山大地护佑下的高原,并且有一个藏族名字——强巴。日晒风吹下,他有了高原人的模样,也变得和藏族人一样健壮,更重要的是,他的性格也越来越像藏族人。“父亲”是一名在青海牧区工作的党员干部,为了当地建设四处奔走,数十年如一日,推动建立了沁多县第一所小学、中学,第一家贸易公司;为阻遏草原退化沙化,使牧民过上富裕生活,他规划建设新型的草原城市。作为外科医生的“母亲”也在“父亲”的协助下,建立起玛曲县医院,深入麻风病人居住地,破天荒地开展麻风病治疗,创建麻风病医疗所,不幸被感染后,仍然坚持为麻风病人治疗。他们与牧民亲如一家,遇险时被牧民救助,最终,为了牧民的利益而牺牲,“父亲”牺牲的地点就是他曾经被救的那座雪山下……小说描写汉族干部融入草原,与藏族人民一起,从建立公社到兴办学校、从开创公司到生态重塑,既入乡随俗又移风易俗,因地制宜的同时也进行现代化改造,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创业的尝试与挫折、牢狱之灾与重新复出的起伏之后,构建美好生活的初心始终如一,奋斗的激情与实践代代相传,迎来了旧貌换新颜的改变。60年时光流转,青藏高原天翻地覆,在建设者的辛勤耕耘与不懈努力下,部落成长为城市,自然得以人化。故事情节以主叙述者的回忆为叙事视角,生活的质感触手可及,状景描物如在眼前,人物形象特征鲜明,习俗细节去除了风情化但极具地方特色,在文化与心理上实现了不落痕迹的转译,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汉藏一家亲的民族团结观念与共同走向富裕的时代主题,展现出提振精神的理想主义与质朴动人的温情之美。

小说情节完整且多变,突出表现在打破故事情节的顺序结构,摒弃了作品叙述人完整描述故事的单一方法。 故事从感恩写起,在写回报处落脚,回报沁多草原的养育之恩,回报雪山大地赐予的勇气和力量,回报藏族人民的深情厚谊……作品主人公用一生的奉献去回报,他的青春、热血、智慧、生命都奉献给了这片雪山大地,奉献给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善良朴实的人民。主人公奉献报恩的情怀像基因一样,传承给了一代又一代人。作品通过不同的角度,运用各种技巧描写,体现情节的完整。尽管情节没有按照时间顺序编排,但各种技巧的运用让作品体现了时序的连贯和情节的完整。表面上时空颠倒,过去、现在、未来交杂无序,时代氛围、人物场景、具体环境,穿插映叠,但根据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向和事件的因果关系可以发现,故事情节在变化中仍然是完整一体的。

《雪山大地》以大量感人的细节,呈现了藏族和汉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真挚感情。直面时代风云的急速变幻,作者力避宏大叙事的空洞,转而调动起数十年间的生命体验,细数牧民家庭生活样貌与思想观念的真实变迁,以扎实绵密的生活细节,出虚入实的诗意笔墨,刻画了雪域高原的牧场风光、藏地文化的民族风情。

纵然时代巨变,人性的光芒却贯穿始终。生长于天寒地冻的雪原荒野,人们更需要心灵的抚慰和精神的滋养。作为进藏干部,“父亲”从内心深处爱着高原上的兄弟姐妹,在精神上真正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是高原人民把他从洪水中救出,是这片草原养育了他,他对这片土地无限感恩,用尽一生来回报。小说以“父亲”和“桑杰”两个小家庭的互相融合来表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友爱:“它有感情、习俗、婚姻、血液的交融,还有声气呼吸的交融,而一切交融都基于这样一个条件:向善而生。”小说结尾,正当一切故事在“我”的记述中圆满落幕时,未完结的故事却导向了通往未来的开放状态。这条崇高庄严的精神天路,写满了一代人的跋涉履迹和心路历程,前行者的身影犹如雪山大地一般雄壮灿烂、永驻人心,热情歌颂了人民创造生活的精神,生动赞美了每一位拥有向善之心的普通人。

杨志军长篇小说走的是现实主义创作之路,构思精巧,主题鲜明,富有故事性,并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和捕捉人物性格中闪光的东西来表现平凡人物的崇高精神,写得真切感人。同时,着力塑造人物的鲜明形象:写出人物的命运、性格及其本人所身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他非常善于刻画处在历史大环境背景下,人物由个人的选择、信仰所走过的道路,以及这种选择在历史中所具有的价值。文学是“人学”,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典型情节描写得既真实而又生动传神,就会感动读者,小说的现实意义自然能够得以充分彰显。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