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易经必须分清楚的三方面内容

来源: 哔哩哔哩2023-08-25 05:13:15
  

易经的地位无需多言,其一,易经是儒家尊称的百经之首,亦是山医命相卜之祖;其二,易经是最早的两本书之一,在文字载体用于文化传承的那个时间点,先贤们迫不及待地写下了《周易》和《尚书》,一本讲道性一本讲人性。易经在实用性和文化性方面都是首屈一指

易经尤为难解,堪称天书,现代一般认为易经是卜筮之书,这种佶屈聱牙的行文,也只有用卜筮来理解了。但子衡通过一系列知识的交织,和自己哲学的突破,揭开易经神秘的面纱之后发现,卜筮只是一种形式,先贤们通过这种形式,凝聚政治共信,指导社会生产,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易经所洞悉的那些世界底层逻辑。易经代表着人类氏族社会时期最高的理性


(资料图)

《子衡解易》是至少2500年来,人类首次解出易经,完全的解读,在接下来的文章、视频和直播中将娓娓道来。但先别急,易经实在极复杂极精炼,每讲一物都要铺垫许久。本文就是最开始的铺垫,搞清楚易经解读所需要的三方面内容

分别是:

易经背景——父系氏族社会背景和氏族首领视角

易理——上古华夏哲学

象理——与易理交互、作用的核心之象与取象逻辑

一、 易经背景

易经是本什么书?易经是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氏族首领用来指导城邦建设与发展的工具书。当然,还有至少两个用途,是背后易理、易象的引申,写书是按第一种用途的逻辑写的

母城邦大约发展到氏族首领觉得没有发展潜力的时候,可能是人口过载、土地肥力减弱等原因,为了缓解母城邦的生存压力,选调部分族内精英和群众去往已探索的适宜的地方新建定居点

新建定居点到最后发展成城邦,在各个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会呈现不同的象。易经就是根据易理的底层逻辑,以地位提升、财富积累、人口壮大的结果导向,通过经验积累和高人取象,将这个时代特征和象与易理紧紧联系起来,写成可供复制使用的工具书

元亨利贞是发展规律的最简化,元代表开始阶段,亨代表快速发展阶段,利代表人性参与、投入信心和资源的阶段,贞是回归价值理性的阶段,任何行业、公司、事物的发展都遵循这个规律。六十四卦是大的四阶段又细分六十四小阶段,各有其时代特征和象

讲正文实在需要铺垫太多了,这里只按卦序讲卦名,卦名就是这个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核心的象。“乾”六阳,阳代表虚,时代特征表现为全是虚的东西,选人、选址、宗庙、分职位、天文台确定历法等。“坤”六阴,阴代表实,这阶段全是实的东西,营建屋舍、砍树、开田、铺路等。“屯”新居地开始必然屯难,又脆弱所以又需要屯积。有了虚有了实有了初级保障,新居地需要思考的人,所以开“蒙”,不做脑力工作的人就让他们入“蒙”干活。“需讼师比”基础资源分配和发展。“小畜履泰否”第一次积蓄、确定秩序、物质文明建设。“同人大有谦豫”先精神文明建设,然后做事,完成元阶段

“随蛊临观”是初步成功之后人们的内徘徊外临观。“噬嗑贲剥复”处于快速发展期呈现贪吃、装饰、往来的象。“无妄大畜颐大过”在大的“亨”时期的“利”阶段,有匪无乱、大积蓄、狂吃狂织布、因为资源太丰富房梁压弯了甚至“老妇得其士夫”,很好理解。“坎离咸恒”商业来往频繁导致地上全是坑,商业满足了物质需要,各自精神独立就,后两卦趋于平衡因为亨利之交了

“遁大壮晋明夷”描述道性主导的元亨两个阶段结束,人性初次居于主导的象。“家人睽蹇解”描述定居点内部人性的拓展,如家人一般的关系还是互相睽视的关系,或因此偏行,最后如何解开关系。“损益夬姤”描述定居点发展之后,必须处理的外部关系,定居点与外部的减增,然后分决、交合。“萃升困井” 描述定居点发展到偏后阶段,有所困乏,人们聚集与行动的象

来到回归价值理性的贞阶段,一般是下降趋势。首先就是“革鼎震艮”的巨大变动。“渐归妹丰旅”道性隐匿,人们寻找。“巽兑涣节”有些无可奈何的象。“中孚小过即济未济”不在迷茫,认清且认同价值回归。定居点的发展完成

易经的结构非常完整又惜字如金,元、亨两阶段道性主导,所以这二字缺乏引申义,而利、贞人性主导的阶段,就引申出很多意思。利涉大川、利有攸往指利于消耗定居点的资源进行探索开拓,相当于现代的投资,指代定居点首领的间接干预;而利见大人、利居贞的利单指利于。贞本意指代事物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所以一般引申为结果,其他时候意思是贞定,指代定居点首领的直接干预

需要的铺垫实在太多了,只能这样讲个半懂不懂。总的来说,易经是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文明长期积累的产物,搞清楚易经成书的背景需要社会学、人类学、哲学、考古学、历史学的诸多内容,易经背景分为这几点,后续会一一解答:

1.   氏族社会的社会形态

2.   黄帝是否存在,黄帝具体生活的年代

3.   黄帝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

4.   父系氏族社会结束的年代

5.   与易经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时间次序表

6.   氏族首领的视角

7.   易经的弃用与国家社会的崛起

8.   与易经正文有关的生产生活内容

9.   现存文史资料记录的易经与筮法

二、易理

举一卦为例。同人,易经第十三卦。上面是卦辞,本卦总述,遵从:得位于元/亨/利/贞+象+结果的格式。右边是爻辞,遵从象+结果的格式;分六爻有六辞,从初到上代表程度的递增由轻到过;九和六分别代表阳爻和阴爻,原书无图用来画图的

图完全由易理构成,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标示天地人三才的状态:上两爻代表天的状态,中二爻代表地的状态,下二爻代表人的状态;状态有四种,上下均为阳爻是太阳,下阳上阴是少阳,下阴上阳是少阴,上下均阴是太阴,是为四象。其二,“三才而两之”,叠为两个基本卦,下面为内卦,上面为外卦,内虚外实;基本卦有八个,乾/天、兑/泽、离/火、震/雷、巽/风、坎/水、艮/山、坤/地,是为八卦

八卦、四象均来源于阴阳二爻的叠用,阴断阳连,是为两仪。还有正文没有,《系辞传》讲述了的:太极生两仪

共有六十四个卦,每一卦都是这些内容,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解读易经,必须搞清楚元亨利贞、四象、结果等等,这些就是解读易经最核心最难的内容——易理。同样,分为这几点,后续会一一解答:

1.     道/太极是什么

2.     两仪是什么:阴阳与生化

3.     两仪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4.     子衡八维简略

5.     天地人是什么

6.     四象是什么

7.     八卦是什么,八卦的性质

8.     八卦为什么取象为天、泽、火、雷、风、水、山、地

9.     结果主义:易经中的结果是什么

10.    结果为什么使四象变成八卦

11.    元亨利贞是什么

12.    元亨利贞与四象的关系

13.    象理学

14.    三才为什么要两之

15.    卦序为什么这样排

16.    程度是什么的程度,为什么是六种程度

三、 易象

这部分的话,易理没讲就讲不了象,而且象更要结合正文讲,所以只能讲讲取象重要性、猜测他们如何取象

假若书中只写理,因为理是难以观测的,要靠氏族首领的推演能力条分缕析,得到抽象的内容。虽有卜筮这种形式,能不需解释地将自己的判断推介出去,但是,若干年后的子孙,或者现在分出去的小宗,他们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理解两仪四象八卦,该如何指导生产生活。所以,象是必须的,不懂易理的首领,对照着象,也能知晓结果

取象,又是新的问题。其一,象是繁多的、表面的、受限于观测者自身条件的。其二,如何把象和背后的易理结合起来,并且导向结果主义的方向,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那些写易经、增删修补易经的先贤们将直面这两个难题

有两点可解,其一,象理学,要讲这个实在是要先讲很多东西,略过。其二,时间和坚定的结果主义,父系氏族社会至少持续了约1700年(我认为),这1700年里有多少华夏族的从母邦分出来的新定居点,他们只要有增补易经的观念,每人在其定居点发展的各阶段记录三五个象,经过交流和对比,自然能找到与易理结合、结果主义导向的象

至少从我的知识储备来讲,他们其中体现的取象能力让我佩服地五体投地,“牛”就是马哲里的生产资料,以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苍龙星象指代生力。不止抓核心差异、主要矛盾非常准,而且惜字如金的同时还准确无误,哲学水平和文字水平双高,例如坎不是危险的意思,坎的象就是商业发达导致地上全是坑,看懂了之后就觉得非常精妙

易象主要分为这几类,后续会一一解答:

1.   生力化力之象

2.   易理取象

3.   文化因素取象

4.   状态形容取象

5.   历史事件取象

6.   生产生活取象

寄言

因为时代的更迭,尤其是社会形态的改变,缺乏某些信息的前人们纷纷走入误区,孔子作为当时最博学的人,“韦编三绝”、“吾观其德义”可以说认识到了易经极强的能量,但也带来了最大的误解

易经是客观的、物质的、理性的,它全文讨论的是运动,是以父系氏族社会首领的视角和结果导向描述的运动:什么方向的运动会达到结果,什么方向的运动会损害结果,我如何知道现在是什么方向的运动——观象明理即可,我如何知道未来的吉凶——一观象二观卦爻辞即可

我有幸醉心于哲学,先理解了一半“道”,然后自悟子衡八维,将运动性赋入子衡八维,打下了理解太极两仪四象的基础。在学习易经、解读易经的过程中,易经的博广令我望洋兴叹,易经就像一个超简练但是内容极丰富的压缩包,我勉强完成了0到1的过程能够看懂易经,易经直接解压给了我1到80的内容。使我的哲学一下提升了两个维度:万物之运动、人之结果。现代哲学之正宗是辩证唯物主义,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子衡解易》将易经形而上并于现代接轨,在之后的讲解中将会看到,易经这本书完成了对运动的所有描述,并且将运动提高到与物质并列的高度,这将会给现今哲学界带来巨大的震撼

回到实际用途方面,在三千年那个时间点,能够确定的有两个用途:第一个用途是观测新定居点的发展程度并指导重大的生产生活事件,第二个用途是单个事件判断吉凶,左传里记录的例子,就是此类用法

《周礼·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第一种用法就是归藏,前文讲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人性参与阶段叫“利”,第四个阶段价值回归阶段叫“贞”,氏族首领利用多余的资源征派探索比如“利涉大川”,这不就是归,归这里是去往的意思,而藏就是收藏,价值回归一般以下降的趋势表现,所以贞要藏,“居贞”“贞厉”等等。现在学界所称的秦简《归藏》,很明显只是象的记录书而已。第二种用法就是周易了,只是他们这时期已经没人能理解易理,所以左传这些例子显得逻辑混乱,我后续将重塑这种用法。至于连山的用法,《子衡解易》有思路,可以填入逻辑通顺的内容,但不好验证,就看之后观众认不认同了

此外,《子衡解易》把易经形而上,剥离了父系氏族社会首领的视角和结果导向的描述,能够作用于一切人作为主体的事物,发展了多种用法。后续将看到,居然能逻辑通顺地解决易经五术的“山”(养生、修炼)和“相”为什么是起源于易经的问题,之前此类描述实在模糊无法苟同。到时候我会教你们看各个卦象对应于人的面相,并判断他们做事的方向

这些都侧面印证了《子衡解易》是对易经完全的解读。

欢迎关注!(主要据点在B某长视频网站,直播和长视频讲解)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