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基成为当红赚钱品种,为何近期频现产品限购?是市场压力悄悄来了?

来源: 凤凰网财经2023-08-16 03:27:07
  

①Wind数据显示,年内正收益债基占比高达96.45%②随着净值上升,债基净申购份额也出现大幅增长;③近期不少债基宣布限购,通过限购降低配置压力。


(相关资料图)

债券基金已成为近期市场发行的主力军,与此同时,不少债基的“限购令”也接踵而至。限购的产品中,频频出现纯债、中短债等债基的身影。

截至8月10日,Wind数据显示,5410只债券基金(A类、C类份额分别计算)中,5218只债基年初至今的收益为正,占比高达96.45%。

近期市场来看,一方面,踊跃申购导致多只债基纷纷提前结束募集。统计显示,8月以来,包括国泰鑫鸿一年定开债券在内至少9只债券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债基却已开始限购。其中,中短债基金尤为密集。仅上周就有山西证券超短债、博时安盈、华泰紫金丰利中短债、泰信添鑫中短债等多只债基产品先后发布“限购令”。

究竟是何原因?业内普遍认为,随着短期市场风险偏好回升,通过拉久期去博弈资本利得的难度大幅上升。虽然短久期信用挖掘策略确定性更高,但机构投资者审美趋同将导致合意资产的稀缺,因此部分基金可能通过限购来降低配置压力。

资金涌入债基,却多见“闭门谢客”

今年以来,债市暖风频吹,债券型基金强势“回血”,超九成产品净值飘红,数只产品净值增长率超过10%,部分债基净值大幅度修复乃至创新高。

债券市场回暖背景下,绝大多数债基表现出色。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10日,在有数据显示的共5410只债券基金(A类、C类份额分别计算)中,5218只债基年初至今取得正收益,占比超九成。更有3只债基净值涨幅超过10%,收益率最高的超过20%。

具体来看,年内由黄诗原管理的工银可转债以23.18%的收益率“霸榜”,天弘稳利A、B以11.30%和11.03%的收益率紧随其后,收益率也超10%。另包括上述3产品内,还有接近120只产品收益率超5%。

数据来源:Wind

从规模上来看,上述3只年内收益率超10%的债基中,天弘稳利A、B的最新规模超过10亿元,工银可转债的规模仅略超6亿元。

但进一步来看,截至二季度末,债券型基金却较一季度末增长7096.43亿元。具体而言,超70只债券型基金二季度规模增长超30亿元。使得部分以债券投资见长的基金公司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以永赢基金为例,截至二季度末,公司非货币基金规模为2411.01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超300亿元。此外,平安基金、民生加银基金等公司非货币基金规模增长也超过200亿元。

资金密集涌入之下,“闭门谢客”却渐多。仅上周就有山西证券超短债、博时安盈、华泰紫金丰利中短债、泰信添鑫中短债等多只债基产品先后发布“限购令”。对于发出限购令的原因,上述基金公司给出的解释大同小异,即“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保障基金平稳运作”。

限购究竟是何原因?

事实上,从此前披露的基金二季报中不难发现,包括债基在内的固收基金成为上半年大赢家,泓德裕瑞三年定开债基等多只债基单季度规模激增逾60亿元。而长城基金旗下二季度规模涨超80亿元的长城短债基金,于7月25日起开始限购。和其他规模激增债基类似,该基金规模大幅增长既与净值上升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净申购份额的大幅增长,仅A份额净申购就超过了40亿份。

从发行结构来看,近期债券基金的确也成为了市场发行的主力军,受到资金追捧。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8月新成立了35只基金,其中有12只债券基金。

市场火热,为何屡见限购行为?

金鹰基金基金经理龙悦芳表示,近期,利率下行过快,导致纯债和中短债基金的配置难度加大,或是多家机构宣布债券型基金暂停大额申购的主要原因。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债券型基金普遍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一部分来自于去年底被错杀的信用债利差修复,一部分来自于无风险利率下行带来的资本利得。进入下半年后,信用利差和无风险利率均重回低位,随着市场风险偏好回升,通过拉久期去博弈资本利得的难度大幅上升。这样的市场环境,短久期信用挖掘策略确定性虽然更高,但机构投资者审美趋同也导致合意资产的稀缺,因此部分基金可能通过限购来降低配置压力。

那么,如何看待未来债券市场的机会?

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表示,7月以来,利率中枢先下后上,再小幅下行,流动性宽松,而稳增长政策预期升温,使得曲线趋于陡峭。当前经济尚处于复苏早期阶段,债券仍处于牛市阶段。

进一步来看,在结构性复苏预期尚未扭转之前,债市走势将不会出现根本扭转。往后看,短期内,经济基本面仍处于结构性复苏中,市场的关注点在于政策,或同时存在降息降准以及地产政策冲击的两大主流声音,利多利空叠加,在此背景下,久期可以考虑保持中性,2.7%可能是短期内10年国债的上方压力线。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