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宁王”这个词吗?它是用来形容巅峰期的宁德时代的,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龙头老大,宁德时代市值最高时高达1.83万亿元,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但王冠终有落地时,现在宁德时代的市值仅剩一万亿出头,已经风光不再。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上半年的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仅剩下了60.5%,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滞销”的标志。宁德时代仍然在业内一骑绝尘,但遇到的困难也会越来越多,要知道,在竞争充分的汽车行业,一家厂商长期维持40%的占有率并不太可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市值“仅剩”万亿,宁德时代风光不再?
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厂商,根据权威机构的数据,2023年1-5月份,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6.6%,同比增长59.6%,稳居行业冠军,排名第二的比亚迪虽然也在大幅增长,但市场占有率仅为16.1%,不足宁德时代的一半。
不过在国内市场上,宁德时代的表现却是在下滑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达到152.1GWh,宁德时代同期装车量达到了66.03GWh,位居行业第一,但市场占有率却从去年的47.67%下滑至43.4%,出现了明显的缩水。
宁德时代国内市场份额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比亚迪的持续热销撑大了市场容量,但比亚迪的电池全部为自主生产,市场占有率从去年的21.59%大幅提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29.85%;其次,长安、长城、吉利、广汽等主流厂商纷纷选择自建电池工厂,对宁德时代的需求减弱,原有的合作伙伴,例如特斯拉,也在寻求新的合作伙伴。
但这样的变化似乎不足以让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下滑至60.5%的低水平,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与它的产能扩张速度过快有直接原因。2022年全年宁德时代拥有动力电池产能390GWh,2023年上半年产能就达到了254GWh,同时还有约100GWh的在建产能。
只能这么说,宁德时代此前对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率做了过于乐观的估计,因此才会出现产能扩张速度比订单增长速度更快的情况。不过这对宁德时代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从长远来看,电动汽车销量还会持续增长,而宁德时代的产能却不会一直扩张,预计到2024年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就会有明显提升,这本来就是一个动态提升的过程。
事实上,宁德时代2023年上半年依然是最能赚钱的动力电池厂商。根据宁德时代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报告期内实现1892.46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超过同期新能源市场的增长率;净利润达到207.17亿元,大约相当于比亚迪的两倍,同比增长率也达到了141%,净利率有明显提升。
宁王有哪些挑战?
从各个方面来看,宁德时代的财报都属于非常健康的水平,公司未来的前景也相当不错,但这并不意味着宁德时代可以高枕无忧,它与整车市场上风光无限的比亚迪一样,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宁德时代需要担心的,首先是技术上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方面的核心技术依然处于毫无疑问的第一梯队,但其它厂商与宁德时代之间的技术差距也在迅速缩小,不排除有某家厂商在钠电池等新型核心技术上取得领先的可能性,这在技术领域很常见。
其次,随着主流厂商实力的提升以及市场地位的稳固,在动力电池上实现独立自主的欲望都在增强,这会给宁德时代这种零部件厂商带来不小的挑战。权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在国内的前5大客户分别是特斯拉、吉利、理想汽车、广汽、蔚来汽车,这其中特斯拉、吉利、广汽都在努力寻求自主生产电池。一旦这些厂商减少或者放弃电池外购,宁德时代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的海外业务也会遇到比较大的挑战。除了比亚迪之外,中国大多数汽车厂商出海,不会受到美国等国家的重点监控,但宁德时代不同,它具有明显的技术派厂商的特征,很容易受到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当地时间7月22日,美国众议院再度开始对宁德时代和福特汽车的合作关系进行调查,为了通过美国的监管,宁德时代被迫选择放弃双方合作工厂的股权,只向福特进行有偿的技术许可,但依然遭到了美国政府的反对与调查。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宁德时代的海外业务风险会持续增加。
宁王不再,行业成熟的标志?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一个在动力电池市场,一个在电动汽车市场,都曾经占有4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但从客观角度来说,两家都是凭借早期的技术和规模优势成为头部厂商,但随着行业成熟,竞争加剧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谁都不可能常年保持40%的占有率,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出意外的话,宁德时代的市场的份额还有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不过这种情况是市场成熟的标志,只有充分竞争的市场,对整个汽车行业才是有利的,对消费者来说,成熟的市场也意味着更优质的用车体验和更低的用车成本。
结束语:宁王威风不再,对宁德时代来说可能是一种失落,但对整个行业来说,由一家厂商一家独大未必是好事儿。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竞争、百花齐放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