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实施“五大战略”,居首的是产业升级战略;明确八项重点工作,第一项是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江西高质量发展,产业首先要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选取一条产业链、一座城市、一家企业为样本,从不同角度观照、剖析江西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践路径。
今天推出关于江西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报道。
(资料图)
提起电子信息产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世界工厂”深圳、东莞等沿海城市。但近年来,内陆省份江西的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成为产业版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2022年,无疑是江西电子信息产业的高光时刻,产业营收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1万亿元,成为全省首个万亿级产业,产业规模跃居全国第4。营收占全省工业营收的20.9%,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0.2%。这是江西工业当仁不让的“中流砥柱”。
江西为何能在竞争激烈的电子信息产业赛道脱颖而出?从底子薄弱的产业基础到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发展逻辑?
工人在吉安市木林森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紧张作业。郭弘毅/摄
融通政策链: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差异化发展格局
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江西最先布局的产业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江西即开始发展电子产业,80年代更是诞生了赣新彩电、凤凰照相机等一批知名品牌。
此后,伴随着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加上产业工人的回流,“四面逢源”的江西抓住了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自本世纪初开始便承接珠三角、长三角转移的电子信息产业。
因势利导,应时而动。2009年,江西把电子信息产业列入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2018年,又将其升级为重点打造的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来谋篇布局。为了精心培育这一支柱产业,各种产业政策接续实施,既有宏观布局,也有具体的操作方案,彰显了江西一以贯之的投资逻辑和产业定力。
2019年2月,江西将电子信息产业纳入“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并出台专项行动方案。此后,江西省“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的意见、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产业链“链长”,亲自指挥,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日前,江西又发布了《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电子信息产业位居12条重点产业链和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首位,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重点打造以京九产业带为驱动轴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
宏观谋势、中观布局、微观落子。随着政策设计的落地,一张错位布局、全面开花的电子信息产业版图悄然呈现:以南昌为核心,打造半导体照明和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以吉安为核心,打造通讯终端及传输设备和电子元器件产业集聚区;以九江、赣州为节点,打造新型电子器材及印制电路板产业集聚区;以上饶、宜春、鹰潭为节点,打造光伏、锂电、物联网产业集聚区。彼此支撑,相互呼应,聚优成势。
这张版图之下,众多市场主体开始崭露头角。目前,全省有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2214家,拥有华勤电子、立讯智造、木林森等超百亿企业16家,晶浩光学、博硕科技、协讯电子等超50亿元企业20余家,以及盛泰精密光学、兆驰光电、满坤科技等一众生力军。
从政策的接踵而至,到产业的空间集聚,再到生产效率的革命,一系列顶层设计的落子,成就了江西电子信息产业从“树木”到“森林”的进阶跨越。
工人在南昌高新区内一家通信企业生产线上工作。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深耕产业链:引育链主企业及其产业共同体
在现代产业体系中,产业链意味着产业基础能力和分工协作效率。电子信息产业渗透性强、关联度高,且分工极细,对产业配套和产业链生态有着极强的诉求。
拉长产业链、拓展产业版图,这是地方政府的决策考量,也是域内企业的共同期待。不久前召开的江西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就旗帜鲜明提出,要加快产业集群链式发展,做实产业链链长制,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
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江西抢抓机遇,梳理“芯光屏板链智网”等细分行业拼图,聚力攻坚专业芯片、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照明、智能终端等基础赛道,提前布局VR、“元宇宙”及数字孪生、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赛道,一个现代化电子信息产业体系正加速构建。
2004年,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领衔的研发团队率先攻克硅衬底上生长氮化镓基LED材料的世界级难题,成功闯出第三条技术路线,由此拿到了进军产业赛道的入场券。两年后,江风益等创办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开启了硅衬底LED技术产业化之旅。
江风益院士在位于南昌高新区的实验室内与团队成员一起工作。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有了核心技术的加持,南昌本土的LED产业悄然崛起,演绎了一项新技术带动一个产业发展的传奇。
联创光电、木林森、国星光电、天孚光电……10多年来,一大批光电大企业大项目纷纷入赣,成为江西LED产业崛起的强大引擎。如今,江西已成为我国极少数具备LED全产业链的省份,南昌LED芯片制造和封装产能均位居全国前十,硅衬底手机闪光灯和移动照明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硅衬底外延片和LED芯片产能跃居全球前三。吉安LED中小功率封装能力世界第一、液晶显示屏出货量全球领先。
在南昌高新区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00多腔MOCVD设备正在高效运转,AGV智能化小车来回穿梭运送各种物料。最新生产的6万片外延芯片正在经点测分选,即将发往位于赣江新区的下游厂商鸿利光电。
南昌高新区是全国LED产业核心产区,聚集了兆驰半导体、彩虹集团、易美芯光、中晟光电等一批行业翘楚。但在过去,LED核心装备MOCVD一直受制于人。
按照产业配套的打法,企业的重点客户在哪里,政府的招商目标就指向哪里。
2018年,“南昌光谷”招商迎来重大突破,处于业界领先水平的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高端装备MOCVD生产项目正式落户南昌。至此,江西把LED产业的核心材料、技术、装备、芯片、封装到应用等生产制造企业、研发机构尽数“收入囊中”,这意味着产业链条最后一公里被彻底打通。
如今,南昌中微半导体高端大腔体MOCVD设备年产能突破300腔体,为下游兆驰半导体等至少数十家企业提供原始高端设备。“解决了装备‘卡脖子’问题,增强了扩大产能的底气,我们外延芯片月产能预计将从70万片提升至100万片以上。”兆驰半导体首席技术官胡加辉说。
“隔壁就是我们的上游芯片生产企业兆驰半导体。”兆驰晶显有关负责同志说。通常新品沟通需要3至5天,新品验证需3至5个月,但一条马路的距离,有效压缩了时间成本。随着周边配套企业越来越多,企业70%以上的物料均可在南昌本地完成采购。
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华勤电子、龙旗信息等移动智能终端生产企业纷纷布局南昌,涵盖整机、触控屏、摄像头、生物识别模组、印制电路板及各种配套材料等,产品本地配套率达90%以上。
综观全省,电子信息集群发展蔚然成势。同兴达电子、兴典智能终端、嘉兴博维电子SMT电子制造设备生产、康佳KKTV智能制造等延链补链重大项目在赣州、吉安、上饶、九江等地多点开花。
这不只是企业的空间集聚,更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升级,引发的是产业链内部连锁“化学反应”,不仅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有效降低成本,更重塑产业格局。
今年3月,总投资约131亿元的富士康工业互联赣州智能制造园区投产试运营,这是工业互联网巨头工业富联在国内投资最大、建设最新、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园区。项目主要从事全球高端5G手机精密零组件的研发与生产,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
像这样的链主型项目,近年来在江西电子信息产业招商中并不鲜见。
除了政府招商的“有意为之”,以链主企业和核心技术为支撑的企业自主发育,也正默默地发挥着强链延链补链作用——晶能光电就是其中之一。
依托晶能光电“隐形王牌”,江西已经成功孵化出上、中、下游企业12家,年销售收入近40亿元,每年带动全国下游应用超过250亿元产值,一条大功率LED光源产业链日渐清晰:上游的晶能光电是全球排名前列的大功率LED光源提供商;中游的晶能半导体是国内最大的大功率LED陶瓷封装企业;下游的中节能晶和科技是全国主流的道路照明合同能源管理运营厂商,绿野汽车照明则是国内领先的汽车照明灯具厂家……
引进一家企业,带来一条产业链。
作为下游终端制造企业,立讯智造自2015年落户江西以来,持续深耕吉安10余年,如今在吉安的子公司已达6家。合力泰先后在吉安设立子公司3家,带动上下游6家企业入驻。木林森牵头投资MiniLED全产业链项目,构建起从上游胶水、支架、封装载带等原材料,到中游封装,再到下游显示屏、健康照明等终端产品产业链……
系统谋链、协同扩链、创新强链、服务稳链。从全行业、跨地区的全产业链,到细分领域、内循环的小产业链,如今,在电子信息领域,江西已形成“芯光屏板链智网”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力的局面。
赣州市章贡区超跃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正在赶制高品质精密线路板。朱海鹏/摄
打造创新链:科研、科创、科教协同发力
如果说产业链条的延伸是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壮大的基石,那么科技创新则在持续不断地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成长的路上,江西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成长的烦恼”一点也不少:原创性不足,产业多集中在加工组装环节,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整体处于价值链末端。
如何破解“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窘境?从代工到自主研发,从模仿到创新,从低端到高端,这是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必须要走的路。
走进位于南昌经开区的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硕大的厂房里,数百台设备正在开足马力赶制订单。作为光学光电领域的头部厂商,公司指纹模组年出货量超1.9亿颗,领跑全球。但是,随着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疲软,欧菲光传统业务也面临“瓶颈期”。这家企业与江西其他电子信息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下一步该怎么走?
公司总经理吴远峰说:“必须自己打倒自己,依靠创新开辟新赛道,培育新的增长点。”得益于大手笔的研发投入和对产品线的超前布局,由欧菲光科技自主研发的“图形化的柔性透明导电膜及其制法”,获得第十六届中国专利金奖。
创新是产业进化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于企业自身来讲,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发展壮大的根本。从产业视角来看,跳出存量博弈的内循环,往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则是产业进化的不二选择。
在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团队正在对一个技术细节的可验证性进行求证。就在这间三层高的小楼里,去年6月,由该中心研发的硅衬底黄光LED芯片获得重大突破,研制的芯片电光转换效率达到27.8%,远超国外9.6%的最高水平,这一突破解决了“黄光鸿沟”这个困扰业界50多年的世界难题。
就是这束光源,变幻出万千创新因子。
“在电子信息领域,市场对新技术有非常强的期待,前沿技术一旦投入市场,带来的就是新的增长点。”中心团队成员、江西金黄光星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贺琦说。多年来,中心不仅攻克了硅基LED领域一批前沿技术难题,还孵化了7家硅衬底LED科技企业,星原智能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创新链的核心是知识的经济化,它一头连着技术研发,一头连着市场应用。而科研平台作为技术研发的“催化器”,承载着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培育创新动能的使命。
2017年12月,吉安市电子信息研究院揭牌;2019年3月,江西省通讯终端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2021年4月,中国信通院江西研究院落户南昌;2022年8月,发光材料、数字融合、信息安全三大科技创新联合体正式组建……
华为南昌研究所、微软AI+VR创新基地、北航江西研究院等一大批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破土而出,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于一体,逐步形成迈向产业链中高端的创新支点。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深居内陆的江西,科教资源有限,高端研发人才和高水平技能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最大掣肘。
哪里有困难,就从哪里突破。走进位于南昌高新区的江西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高颜值、个性化的办公环境让人耳目一新,“5分钟人才生活圈”让入驻人才享受“一站式”生活配套服务。如今,这里集聚了12名院士、1000余名各类人才、82个人才项目,已成为江西名副其实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主体的集聚地。
与此同时,更多育才方案在政府与企业的合作间孕育。2020年,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与木林森公司联合创办的第一所“厂中校”木林森学院揭牌成立。依托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吉安还组建合力泰学院,把专业建在生产线上,把学校办在产业园区,把课堂搬到生产车间。欧菲光也联合江西科技学院在南昌成立光电产业学院,每年为企业培养300名实用型技能人才。
围绕产业链布局的创新链,在人才和平台的支点间被架起。从科研平台、人才队伍、机制保障,到产学研融合,一条串起来的创新链在江西电子信息产业的土壤里悄然生长。
提升产业高度、夯实产业厚度、拓展产业广度,江西电子信息产业与时代同行,走出了漂亮的“上扬曲线”。站上万亿级的风口,江西电子信息产业迭代进化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其兴可待。
值班编辑:严佳成
值班审核:范俊杰
值班编委:邹文彪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