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购买某些奢侈品要配货,现在买大额存单竟然也要配货!说是额度有限,需要搭配其他产品才有购买名额。”小梦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吐槽。评论区里有网友表示,“我们行就是1:1才给大额存单额度,不卖理财不给额度”“我们行是1:1配定期,但没让卖理财”……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背景下,保本保息、收益率较高、可转让的大额存单走俏,“手慢无”现象频现。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有银行营销人员正捆绑定期存款或理财产品,向客户配售大额存单。专家提醒,此举可能损害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大额存单销售火热
(相关资料图)
有银行要求“配货”才能买
今年以来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但部分城商行的大额存单利率仍能到3.2%-4%,成为投资者的“心头好”,难抢已成共识。
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时,客户经理均表示,大额存单额度紧俏,需要提前预约或拼手速抢购。此外,若是新客户或者入账资金量大,部分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可以更高。“三年期大额存单,若是新入资金,5万元以上利率3.2%,100万元以上利率3.25%。”东莞银行中山分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调研了解到,有银行人员凭借大额存单的销售热度,搭配定期存款或理财产品,向客户捆绑销售。记者通过小梦提供的联系方式,联系到四川银行成都地区某支行员工小殷。小殷告诉记者,当前该行五年期的大额存单利率为4.05%。“买20万元大额存单,需要配50万-60万元的理财产品,或者是比大额存单利率低0.05%的定期存款。不强求配理财还是定期,看客户选择。成都分行要求就是配售,可能有些网点配比够了才不需要。”他说。
记者致电四川银行成都地区另一家支行,该行工作人员同样表示,由于额度紧张,客户需要配比其他产品才能购买大额存单。“配售是分行的要求,所有网点都一样。按整数算,100万元最多可以存30万元的大额存单,剩下70万元存定期。1:3配定期或者1:1配理财。500万元以上可以单独跟分行申请,全部配大额存单。”她说。
8月2日,记者致电四川银行总行营业部,该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来存,1:1配定期,有其他网点需要1:3配。之前我们也有1:3或1:4的时候,现在因为还有几百万的额度,所以可以1:1配。”当记者问,此举是否为总行规定时,她表示:“相当于银行给大额存单额度,员工需要拉回来存款。”
记者通过社交平台评论联系到称所在银行也需大额存单“配货”的小尚。小尚告诉记者,自己是宁波银行的客户经理,“50万元大额存单得配50万元定期。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2%,大额存单利率3.3%,综合利率为3.25%。”小尚表示,自己有客户正等着抢大额存单。“大额存单额度少。有其他行甚至不能配定期,只能配理财。可以帮忙争取,看能不能配40万元的定期。”
记者拨打宁波银行南京分行的电话,该行工作人员表示:“现在100万元起才能买大额存单,需要1:1配定期。基本上所有南京的网点都需1:1配售,上面规定我们需要这样操作。”当记者进一步询问是否为总行规定时,该人士表示:“应该是总行的规定。因为额度紧,所以总行的意思客户不能只买大额存单,还得配些其他产品。保障落地资产丰富一些。”
专家提醒:
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对于捆绑销售大额存单产品的做法,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出于合规考虑,银行不会有成文的明确要求,搭配销售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存款自愿的妨碍。“合适的理财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但无差别要求配比售卖理财产品,这种做法本身就有问题,不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他说。
2022年12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办法》第二十六条明确,银行保险机构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当保障消费者自主选择权,不得存在五类情形,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强制捆绑、强制搭售产品或者服务”。
记者调研中发现,尽管银行人员在销售大额存单时,会向客户提及需配比其他产品,但在其朋友圈的宣传文案中并未写出相关要求。有投资者在看到朋友圈的大额存单利率广告后,询问客户经理才得知需要“配货”。此外,不少银行人员表示,新客户才能买到较高利率的大额存单。
从调研情况看,尚不清楚大额存单的“配货”现象是否普遍存在,多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就对记者表示“没听说过”。但为了留住客户,不少银行的营销人员建议记者办理利率接近的定期存款。
“大额存单已经被买光了,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有。定期存款不用抢,利率比大额存单差不了多少,而且可以分两个账户存,拿双份礼品。”当记者咨询大额存单时,某城商行客户经理向记者推荐了定期存款。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李建杰表示,存款利率下调,贷款利率也在持续下行,银行需要向实体经济适当让利,贷款端利率进一步下降,因而限制了存款端利率水平。倘若高利率的大额存单发行量过多,将导致银行负债成本较高,因而银行普遍在大额存单数量上予以限制,控制总体负债成本。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