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来源: 金台资讯2023-08-27 21:46:52
  


(资料图)

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专门指出,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必然要求,是保障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前提条件,是维护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压舱石”。最新统计显示,目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超九成,具备条件的均已下达完毕,为地方做好基层“三保”工作提供有力财力支撑。同时,目前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依然不容忽视。

“风起于青萍之末”,许多风险萌芽在基层、发生在基层,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和地点也在基层。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兜的是社会稳定的信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就是为基层有效履行职责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撑,就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就是筑牢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挡风墙”“防护堤”。充分发挥基层“三保”工作的“强基础、固根本”功能,磨亮“绣花针”,穿起“千条线”,织牢“稳定网”。妥善使用中央支持政策,用好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着力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夯牢坚实稳固的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国内需求不足等新的困难挑战,经济恢复正处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面对困难挑战,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多一份信心,就多一份闯关夺隘的勇气,多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多一条化危为机的出路。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兜的是经济恢复的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所说,“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做好基层“三保”工作,就是给经济发展吃下一枚“定心丸”。我们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应当充分发挥基层“三保”在维护市场环境、改善社会预期方面的关键作用,围绕经营主体精准施策,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基层“三保”兜底保障是社会再分配的重要内容,是低收入困难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底线任务和基本要求。发挥基层“三保”工作的社会救济作用,进一步向中西部和困难地区、重点帮扶保障人群倾斜,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因病返贫致贫,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掉队。同时也应看到,共同富裕并非一蹴而就,做好基层“三保”工作也须久久为功。要克制盲目冒进、大干快上的“政绩冲动”,拿出水磨的功夫来,真正沉住心、潜下去,切实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从“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到“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基本民生保障跃居“三保”之首,地位不断加强,政策举措也更为精准有效。民生连着民心,基层关乎根基。在“变”与“不变”中,“变”的是党和政府的民生厚度、政策温度、工作精准度;“不变”的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和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兜的是为民服务的真心。我们要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情用心用力做好基层“三保”工作,真正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尤其是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千方百计保障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做好环境消杀和卫生防疫工作,强化市场保供稳价,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多方合力、整体推进。严格落实“县级为主、市级帮扶、省级兜底、中央支持”原则,加大财力下沉力度,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优化基层“三保”支出结构,让有限的财力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用“紧日子”换取老百姓的“好日子”。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