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国网向社会资本开放充电基础设施市场以来,充电桩市场正在高速扩张,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261.7万台,同比增长224.3%,服务近800万辆新能源汽车。
有关分析认为,虽然企业曾在疫情三年中受挫,但高企的需求与政策的助力正在持续形成行业发展的动能,充电桩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向好,未来,充电桩行业或许不会仅仅局限于提供充电服务,还可能拓展到其他领域,进一步增加行业的商业价值。
(资料图)
相伴相生
说起充电桩,不得不提的便是与之相伴相生的电动汽车。
在西单某商场地下停车场公共充电站,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是充电桩行业的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新能源车主。“以前我开了一辆油车,一个月大概会花费1500元的油费,后来换了一辆电车,一个月的电费大概在256-270元钱,平均算下来差不多两毛钱一公里,在家自己慢充更便宜,七、八分钱一公里。”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但是现在的油差不多接近一元钱一公里,贵了5倍甚至更多。”
里程费用的优势,成为车主们选择电动汽车的原因之一,也成为充电桩市场快速发展的助力。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261.7万台,同比增长224.3%,服务近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为满足电动汽车安全充电需求,国家明确表示到“十四五”末,中国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预计2025年充电桩数量将达654.3万台。2021-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5.7%。
事实上,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发展时间并不算长,其市场化的起源大约是在九年前。早期,国内的充电桩运营以国家电网为主,随后,国网于2014年向社会资本开放充电基础设施市场,社会资本快速涌入。截至2022年12月,我国运营公共充电桩数量前三位的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均为社会资本运营的充电运营商。国网、南网的充电桩建设转为高速公路、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布局为主。石油石化和发电企业对充电桩也有所布局,目前以和车企、供应商等合作的方式逐步渗透中。
从北京来看,一位充电桩行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网北京电力在全北京投了14000台左右的充电桩,其中直流快充的大概是9000多台。“不过国网也分几个投资的主体,这14000台是北京电力公司投的,不是整个国网,还有一些产业单位。”该工作人员表示,“国网还有一个电动车公司也投资了一些,加起来得有小2万台。”
与充电桩的数量同步增长的则是涌入市场的企业。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6日,充电桩相关企业近34.5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10万余家,新增注册企业增速47.2%;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以4.4万余家位列区域首位;江苏、河南分列二、三位,分别拥有2.7万余家以及2.3万余家。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告诉记者,这样的高速增长与之是新兴产业有关。“充电桩作为支持电动车发展的基础设施,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而崭露头角,且充电桩行业具有高新技术含量,涉及到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张雪峰表示,“行业目前的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市场潜力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充电桩行业至今生机勃勃,从成立时间来看,不少企业仍在持续涌入市场。近46.9%的相关企业成立于1-5年内,成立于1年以内的相关企业占比近30%。
复苏之路
2023年,各行各业都正经历着疫后的经济复苏,充电桩行业也不例外。
以特来电为例,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2021年,特来电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收入波动增长,生产经营快速发展。2019-2022年,特来电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整体尚处于亏损状态,特来电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的盈利能力有待加强,实现盈利还需努力提升特来电充电桩的使用率。
奥特迅(002227)情况与特来电相似,公司日前披露的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600万-2450万元。“公司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业务仍处于爬坡期,营业收入保持了持续增长,但因其固定支出占比较高,目前销售收入未能覆盖成本支出,仍处于亏损状态。”奥特迅方面表示。
事实上,从整个行业看来,充电桩所有企业都面临着利用率与盈利的问题。据艾媒咨询,2022年4月中国公共充电桩的充电量为15.6亿kWh,而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141.9万台,由此推算平均每个充电桩每日使用率约为5.2%,利用率较低,盈利能力较低,使得投资回收期较长。
目前看来,相关问题的解决或在复苏之年迎来新解。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加深了全球对环境可持续性的认识,各国可能更加重视推广绿色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这将为充电桩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市场需求。同时,为了促进经济复苏和推动环保目标,政府可能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行业的政策支持,包括补贴、减税等,这将有助于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从企业方面来看,Co-Found智库新能源行业研究负责人薛云南则向记者表示,充电桩企业将加强与车辆制造商、能源公司及充电运营商合作,打造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和产业生态系统,企业还将注重充电体验的提升,例如优化充电速度、各种智能服务等,并不断研发和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充电效率和用户便利性。
整体看来,解决盈利问题已是行业趋势。据艾媒咨询,中国充电桩向大功率快充、盈利模式多元化方向发展。大功率快充已成为消费者需求的主流趋势,这将推动快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企业的规模建设。当前充电桩运营商的收入来源仍然为电价和充电服务费,基本为平进平出。伴随充电桩行业的进一步市场化,充电盈利模式有望更加丰富,如大数据平台充电桩App为汽车、出行服务等企业提供数据信息服务,提升用户出行服务品质和运营收入。
需求高企
目前,充电桩市场需求仍旧高企。据中汽协预测,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量的充电基础设施需求。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2022年,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59.3万台,同比增速超过100%。截至2022年底,我国存量车桩比2.5:1,2022年增量车桩比约为2.7:1,存量新能源汽车与公共桩比例约7.1:1。
充电桩建设情况持续改善,但是距离2025年车桩2:1的政策目标和1:1远期理想状态仍有一定差距。但需求带来动能,国泰君安证券分析认为,充电桩将迎来十年十倍的快速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为支持电动汽车增长达到承诺的目标,到2030年,全球充电基础设施需要增加12倍以上,每年需要安装超过2200万个电动轻型车辆充电桩。根据IEA预计,2030年公共充电桩数量仅占保有量的10%,但由于更高的功率,公共充电桩将占40%的装机量。2030年充电电力需求或超750TWh,私人充电站可满足约65%的能源需求。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中国是充电桩长期的最大市场。中国人口密集,且绝大部分是高层住宅,仅有40%左右家庭可以使用住宅停车场,可安装并使用充电桩的更少,因此中国将更多地依赖公共充电桩。IEA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550万个公共快充桩和1000万个公共慢充桩,其中中国分别拥有400万个和550万个。在欧洲和美国,私人充电提供的电力份额预计将占到所需的70%左右,在中国约占一半。
“充电桩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积极向好的。”张雪峰认为。
安光勇也指出,整个行业在2023年仍有多种发展动能,主要包括来自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政策支持的持续加大。
“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增加,充电桩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和商机。同时,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将为充电桩行业提供持续的政策红利,促进其稳健发展。”安光勇表示,“未来,充电桩行业将不仅仅局限于提供充电服务,还可能拓展到其他领域,如充电桩与便利店、高速休息站等结合,进一步增加行业的商业价值。”
新电途科技有限公司CBO郑灵国
将涌现更多头部“玩家”
Q:疫情后的复苏之年,新电途感受到了充电桩行业的哪些变化?
A:一个感受就是,行业内有提到关于企业通过充电桩盈利的问题,其实企业的收入主要是靠电费和服务费,电费是固定的,主要是在于服务费。最近有报道提到郑州、广州、上海、青岛、重庆等地的新能源车主反映新能源充电桩价格有所上调,这对盈利肯定是正向的。早期企业不赚钱也要入场,是因为在政府的支持下能拿到补贴,现在也说明企业开始在自身的运营上面想办法去赚钱。
还有一个感受是充电桩企业的入场时机非常重要,从疫情三年来说,在疫情前入场的一些小企业,在这三年里可能撑不下去了,但总体上充电桩行业是在高速发展的,受到疫情的影响其实不算很大,所以单论今年对于变化的感受不会特别强烈。
从近些年来看,能感受到传统的车企在新趋势下感受到压力,都纷纷往电动汽车上面去发力,因为市场发展得很快,当用户都被新品牌接受了以后,传统的车企会担心像以前手机赛道上的摩托罗拉、诺基亚一样被替代掉。
Q:应对充电桩行业的新形势,新电途做了哪些突围之举?取得了哪些收获?或遇到了什么难点?
A:关于收获与突围,其实我们新电途从一开始选择赛道就是在突围。在充电桩行业快速发展的2019年,我们进入了这个行业,但并未选择成为充电桩建设企业,而是与所有充电桩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电动汽车聚合充电服务平台。新电途整合“车+桩+端”、主机厂、车服公司等产业上下游资源,致力于打造全国顶尖充电服务平台,通过“一个平台汇聚全国充电桩”,编织“全国充电一张网”。
截至2023年6月,新电途整合了全国90%以上的充电桩数据,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头部充电运营商达成深度合作,新电途在运营公共充电设备数量超过90万,全国合作充电运营商超1000家,覆盖城市近400座,是全国充电桩网络资源覆盖最广最深的充电平台之一。
Q:新电途在与充电桩行业中各个企业接触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了哪些行业趋势?
A:现在的充电桩发展趋势在于头部玩家会越来越多,地方性政府的参与力度也越来越大。比如一些国有企业、有一定土地资源的企业都纷纷在入场,甚至一些能源企业也开始从做加油站扩围到充电市场,所以充电桩的市场竞争会更厉害一些,头部玩家会越来越多,整个行业竞争格局也会有一些新的变化,有些区域的早期运营商可能会被吞并掉。
充电桩技术发展的速度很快,从慢充到快充到超快充,其实也就是这几年的事。但是从全国来说,要普遍应用高技术可能速度不会特别快,而是循序渐进的。比如现在要充电运营商去投超快充,肯定会关注投建的成本跟回报周期,但充电桩运营又是一门“高投资慢回报”的生意,在当前支持超快充的车型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去投建,肯定短期内收益会比较差,这也会减缓高技术充电桩的布局速度,但方向一定是一直往前的。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