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正在找工作的留学生发现,他们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因为疫情的影响,很多公司的工作机会减少,导致大家都开始‘卷’。”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夏宇杰,在今年2月入职ABB机器人公司,他告诉劳动报记者,在他长达近半年的求职过程中,发现一些挺普通的岗位都有不少人竞争。
(资料图)
夏宇杰正在工作。受访对象供图
“海归优先”职位减少
去年秋招,很多找工作的留学生发现,国内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夏宇杰就是其中之一。
他表示,在英国尝试了一下找工作但发现阻力非常大,然后就开始一门心思考虑回国就业。然而,得到的一些消息使他有些担忧:同校的师哥师姐去年回国找工作,发现本来本科毕业就可以进入终面的一些岗位,出国读研回来之后连初面都进不去。
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在国内求职的海归数量明显增长,2021年和2022年保持平稳。与此同时,回国找工作的应届留学生增多,2020-2022年,应届留学生规模指数分别为1.99、2.00、2.17。与2021年相比,2022年应届留学生规模同比增长8.6%,回国求职留学生数量再创新高。
与此同时,平台数据显示,近几年国内海归优先的职位数持续减少,2019年、2020年、2021年的同比增幅分别为-25.4%、-23.5%、-0.4%。回国求职海归人数增多、海归优先职位减少,一增一减使得海归在国内的求职压力加大。
夏宇杰也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海归的优势在减少,很难仅凭一个留学经历,就换取和国内本科、研究生相比更高的岗位和更多的薪资。
夏宇杰告诉记者,自己先后投递了三四十家,有三分之二没有到笔试面试环节,他发现,留学生和在国内读研、读本科的学生差距并不大,随着出国读研的人数增多,海归的优势越来越小。“而且我的一些本科毕业就找工作的同学,会在本科期间不断实习,最后也进入了不错的单位,留学生已不能单靠学历叩开企业的大门,核心竞争力还是在有针对性的发展自身技能和思维。”
信息差成求职“拦路虎”
阻碍留学生找到心仪工作的还有另外一个“拦路虎”,这就是国内和国外的信息差。
研究生毕业前的数月,夏宇杰忙得焦头烂额。一面是临近截止日期的毕业论文修改;另一面要准备国内公司的笔试和面试。他告诉记者,留学生很难从国外的就业辅导中获得国内的就业信息,国内企业会有大规模的春招和秋招,但国外没有这样的概念,导致部分留学生错过国内关键的招聘时间节点。所以一切都要自己格外上心,查询各类网站,搜集各种资料。
“确定要回国求职后,我就重点关注了国内几家大厂的秋招计划,根据每家企业的招聘时间线,做了一份求职计划。我一开始的求职策略,基本上就是大厂、大企业都投。同时,也关注了国内的招聘类微信公众号,并加入了求职微信群。”他回想起去年夏天找工作的经历说,“国内校招普遍比英国早,而且越来越卷,尤其是互联网大厂,校招时间几乎每年都在提前。”夏宇杰感叹,去年不少大厂校招从7月份就开始了,而英国的秋季校招在9月才陆续开启。
理工科专业仍是“硬通货”
摆在“回流”留学生面前的,是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就业市场。在近半年的求职过程里,夏宇杰也时常感到压力。
比如他的本科专业是自动化,研究生专业是机器人,虽然掌握计算机编程技能,但互联网“大厂”招聘基础岗位,清一色偏向软件编程,且要求有一定实习经历,因此他虽然手握不错的简历,但也未受到大厂们的青睐。
无缘大厂让他看到自身的不足。他表示,“我参加过华为、小米的面试,发现哪怕像自动化这种‘万金油’的专业,如果只是一味追求热门岗位,往往不能充分发挥自己本身的优势。而且面试之后发现,国内的企业更看重职位的匹配度。”
不过,求学回来的海归们还发现,随着国内科技产业高速发展,理工科专业仍是“硬通货”。
能够入职ABB,是夏宇杰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在英国留学期间,一次在实验室上课时,看到教授们用的就是ABB的机器人,从此他的心中就埋下了一颗“求职”的种子。
他表示,第一份工作自己比较看重平台,大平台会有更系统的培养机制和上升体系,能让自己对行业有更开阔的理解。“初入职场,一开始薪资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反而更在意工作的成长空间、团队的氛围。能够在自己喜爱的行业里将所学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同时我的工作任务还能反过来拓展我的思维,这是个很棒的良性循环和工作体验。”
记者手记
出国前应有明确职业规划
尽管面临激烈的竞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3月在京发布的“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报告”显示,海归的整体就业形势仍较为乐观。77.41%的调查者表示3个月内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这部分海归中80%以上是2个月内即可找到工作。
海归的就业去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属于商科范围的金融业领先。从事的行业主要分布在金融业(22.95%)、制造业(16.39%)、文化体育教育娱乐业(16.39%),以及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8.20%)等。超过86%的海归表示,所从事的行业和所学的专业至少有部分相关,只有13.11%的海归认为两者完全不相关。
相比较“镀金”经历,海归对于企业的吸引力,主要集中在专业、自身技能、实习经历以及思维方式上。另外,如果在出国前已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往往回国后能有较强的优势。
“现在就业市场僧多粥少,我们肯定是在优质的人才里面挑选。”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向记者表示,“我们不会对出国读研和在国内读研的人才开不同的薪资,除非他的经历非常加分,且匹配我们的职位。比如,我们招聘海外事业部的人士,如果能够使用英语、西班牙语等作为工作语言,或者曾经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去跨境业务部门实习,工资会比较高。”
另一家外企HR则透露,自己企业招聘时,更看重学生通过接受国际化教育培养出的全球视野、跨文化沟通、多元角度思考等能力,因为这些能帮助企业创造价值、解决问题。如今,企业更看重一个人在职场上的学习能力和上升潜力。其中,全球视野就是留学生的一大优势。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