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赵玉
8月16日,“精神的家园出发与回归——叶梦作品品读会暨湘深两地文艺家企业家联谊会”在深圳举行。本次活动由深圳市长沙商会、深圳市益阳商会、农行深圳罗湖支行主办。著名作家叶梦,湖南省作协副主席龚旭东,著名小说家、诗人周瑟瑟,深圳市长沙商会会长曾胜强、执行会长刘风萍,深圳市益阳商会会长丁永丰,湘深两地企业家、文学爱好者出席了品读会。
(相关资料图)
▲“精神的家园出发与回归——叶梦作品品读会暨湘深两地文艺家企业家联谊会”现场。
出生于1950年的叶梦是湖南益阳人,现居深圳,是中国新时期有影响的散文家以及散文诗家之一,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6年获国务院津贴专家荣誉,现为湖南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叶梦1984年调入湖南日报社任文学副刊编辑,1987年调入湖南作协任专业作家迄今,曾任湖南省作家协会第六届副主席,2008年~2010年在湖南省安化县挂职副县长2年。
叶梦于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在其创作的43年间,著有散文集《小溪的梦》《湘西寻梦》《月亮·女人》《灵魂的劫数》《风里的女人》《遍地巫风》《文艺湘军百家·叶梦卷》《乡土的背景》《行走湖湘》《逆风飞翔》《百手联弹》,随笔集《超越平庸的双面人》,长篇小说《男孩阿墨》等17本。主编出版《画家散文》《女画家散文》《美丽欲望》《镜子中的鸟》,参与策划主创《一本书的表情》。叶梦散文《啊!绿色的荔枝树》《羞女山》蝉联《青春》第82届、83届散文奖;1986年获湖南青年文学奖;1993年《创造系列》获首届《芙蓉》文学奖散文一等奖;1998年获中国首届当代女性文学奖;2019年获得第10届“中国散文诗大奖”,2022年以艺术随笔集《百手联弹》获毛泽东文学奖。叶梦作品《羞女山》《创造系列》《灵魂的劫数》《紫色暖巢》《遍地巫风》等作品被收入四百余种散文年鉴、鉴赏辞典、散文精选本。叶梦创作成就被《中国当代散文史》《新中国文学史略》《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当代中国文学专题史》等多种文学史列入专门章节介绍。
湖南省作协副主席龚旭东四十多年来持续关注叶梦的创作,他和与会嘉宾分享了叶梦得创作历程,并解读了其作品的深层意蕴。
(一)叶梦开创了过去没有的散文的意境
叶梦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母亲是益阳著名的中医,在中医望闻问切的耳濡目染中叶梦养成了独特的天赋——敏感而敏锐,这也反映在她的创作中。
叶梦的散文创作的最大特质在于她作为一位女性来探寻、剖析、展示女性对于世界对于生命的体验,在这个领域方面叶梦取得了极高的成绩。
叶梦写出来的东西都来自于她自己的灵魂体验,所以她是把自己对自己的心灵剖析反省展示带到作品里面去,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叶梦的内心、生命,她的灵魂所经历的一切快乐的、痛苦的、忧伤的、焦虑的、不安的、躁动的、幸福感等等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在这一方面她的散文开创了一种过去没有过的散文的禁忌、意境。
(二)叶梦是一个有“巫气”的作家
叶梦的内心是极为坚强坚韧,极为强大的,但是她又是柔弱的、柔软的、温情的,她把两极的东西结合得很好。我认为叶梦是一个有“巫气”的作家。在我的评论和评价体系里面“巫气”是最高评价。因为我认为湖南的作家最重要的特质就应该是有“巫气”,有没有“巫气”是衡量一个湖南作家达到什么样境界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叶梦作品有“巫气”,然后有直觉、有通感、有深情、有热切、有冷峻、有锐利、有自尊、有灵魂的骄傲,有精神的骄傲。她把所有的这些复杂的甚至对立冲突的特质融为一体,表达到她的作品里面去。所以她的写作开创了中国散文写作,特别是女性写作的一个新的天地,敞开了一种新的可能,达到了一种新的意境。
(三)叶梦是一个女性灵魂的探险者
叶梦在写作上,在她的精神活动上,是一个女性灵魂的探险者,她只有作为一个探险者,她才能够发现和表达出在平地上看不到的那些心灵的风景,这是叶梦给我们带来的新的东西。她通过袒露自我、展示自我体察其她的女性,来表现出生命的奥秘和人性的优势,也正因为这样,她的很多作品引起极大的反响,比如她的《羞女山》《七坛甘草梅》《创造系列》。叶梦的创作是前所未有的,叶梦是一个真诚而坦荡的作家,她展示出这些东西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女性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五)精神的家园出发与回归,叶梦是湖湘文化的探源溯流者
近年来叶梦回归到她的青少年时代,写出了一部给孩子们看的《逆风飞翔》加印至少有8次。当一个作家在写作上回到她的故乡的时候,她是在寻找自己的精神的源头,血脉的源头。故乡是她出发的起点,也是她最终精神回归的终点。所以当一个作家写故乡的时候,它一定是饱含着前所未有的一种充沛的与她的血脉紧紧相连的笔触去进行描写,这也是《逆风飞翔》之所以获得那么多老读者、中年读者、年轻小读者的欢迎的重要的原因。叶梦的所有的写作都是在寻找她的精神家园,都是在从精神家园出发,最终回归精神家园,这是她的创作的一个总的主题。深圳的湘籍文艺家和企业家朋友们也是同样是这样,从家乡出发去追求远方的梦想,但是最终我们内心深处念念不忘的依然是我们的家园,它永远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最终的支撑。我们都共同的需要从精神的家园出发,或者从现实的故乡出发,然后最终回归我们的精神家园。
(六)《百手联弹》《一本书的表情》文学新范例
叶梦也在积极探索传统写作和新媒体写作的融合之路,一本蕴含“阅读+行动”“互动+互动”,突破纸书、空间之限的作品《一本书的表情》由此诞生,引起不少关注与讨论。在20多年前,我在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主持副刊,约叶梦开个专栏,叶梦写了几十篇短文,每一篇写一个她熟悉的有交往的文化界的大咖,这个专栏非常成功。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手机媒体“新湖南”出现以后,我推荐这些短文在“新湖南”正式开辟《百手联弹》专栏,每天更新,这个连载引起极大的反响,最终的阅读率达到 1,700万,每篇后有大量的跟帖,互动非常活跃,之后根据这些反响编了《一本书的表情》,这是一个文学上、新闻上、出版上、营销上的极佳的范例,是在当下传播迅猛背景下,我们共同去发现、寻找、拥有精神家园的一个独特案例。
▲著名作家叶梦,著名小说家、诗人周瑟瑟,湖南省作协副主席龚旭东。(从左至右)
叶梦介绍,故乡和童年是她的写作灵感源泉。“我希望用创作去拓展生命长度,用创作对抗对时空的恐惧。”
(一)写作是用来对抗时空恐惧唯的一武器
写作的真正的意义,这个话题应该是十分隐秘的。关系到个体生命存在的理由。1993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我的散文集《月亮生命创造》,我在后记里写下了我一般不愿意说出来的一段话:“作为一个女人,最大的乐趣是创造。无论是生命的创造还是精神的创造,都能给我带来快乐。创造能使生命得以延伸。我想以创造来对抗时空的恐惧。我所有的努力只是对生命悲剧性结局预支的一种安慰”。为了抗拒生命的一次性法则,为了抵御对于时空的恐惧,我选择了写作,借以生命的延伸。
(二)创作与童年、方言的关系
我想每一个人的创作都与童年有关。就是我但凡写童年的,我都会写得比较好,因为我的场景记忆能力强,童年的各种场景,我都记忆犹新,很清晰,所以我在《遍地巫风》《灵魂的劫数》《逆风飞翔》这三部散文集里边有关的童年回忆的章节都比较鲜活。童年是一个回到生命起点的隧道,我能保持这个隧道有一线亮光照射我,一直保持到的成年。我能够找到那个童年的密码开关,我能在那个隧道里面找到一点光,选择那光一点点前行,这个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方言是一棵大树,它茂密的根须深深地扎入到记忆的深处,乡音一直是我用来结构故乡的元素,只要有机会,我会不失时机地在我的写作中用上了方言。我虽然是益阳人,尽管我外出多年,但是我家中一直是益阳话的语境,我从来没有放弃过益阳话。益阳话是一棵大树,它的根须在益阳这块土地上根系发达。但是,由于地域与接触的局限,每个人的益阳话语系都会有局限,如果说要科学地系统地梳理,那肯定是一己之力无法完成。我是越来越喜欢用方言,在散文诗这样典雅的文体中我都想尝试用导入方言写作。
(三)外在与内心宇宙的发现与开掘
2008年我到贫困山区大县安化县挂职两年,走遍了每一个乡镇,也拍摄了上万张图片,2010年,我挂职归来,在长沙 办了一个大型的摄影作品《安化,我的父老乡亲》引起很大的反响,收录这些照片的《梅山深处有安化》这本书正在编辑出版中。
生活的积累并不是都会变成作品,有的还在心里发酵,什么时候能够写出来还不知道。深入生活有不同的方式。我感觉深入生活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内心宇宙的发现与开掘,我曾经在八十年代写过一些散文诗,曾经进入过下意识写作的妙境,可是,我中断了探索。世界之大,哪有内心宇宙之大。从2018年开始,我终于回到散文诗的写作,年纪大了写一些短的东西,气力还是够的。
(四)与散文保持距离
与散文保持距离,目的还是在寻找一种突破。20年来经历过多样的尝试,每一种形式我最后选择的都是放弃。我总是在不断地寻找又不断地放弃。我所向往的境界是远离散文的所有的模式,那种与心灵贴得更近、更自由、更没有痕迹的、天成的、平淡如水的作品,就像弘一法师的毛笔字。与散文保持距离,这样的距离便于我保留一种自觉、清醒和思索。我后来在《百手联弹》艺术随笔的创作中,也曾经极力达到一种极致。极致是难以达到的,我尽量要求自己这样做。
(五)从传统到新媒体写作
我于2017年11月出版的《百手联弹》是一本艺术随笔集,写了100位艺术人物,全书一共99篇,写作前后时间跨度将近20年。
写一百位艺术人物,写这些人物时候,每一篇背后都有故事。写人是比较耗力的,特别是写熟悉的活着的人。你要不着痕迹地表现不是很容易。持续追踪、关注包括100位艺术家朋友的生命状态,精神成长,解读每一位艺术家鲜活的生命形象与神奇的灵魂密码。《一本书的表情》出版过程是一场千口唱和的新锐时尚之欢纸上延续。借助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便捷,我曾经与上千万读者成为彼此零距离亲密互动共鸣的“弹友”,演绎了读者作者共同参共同创作的新的样式。书中收录了数百位弹友的即时点评,网络盛景再现书中,符合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四)极致与永不重复
创作永远像追求一种极致,极致是永远无法抵达的彼岸,但是,你不追求就有可能落入平庸。感觉、语言、心灵要高度统一,不管是小说散文诗歌都有给你提供表现的空间,只是自己要开窍,不要自我拘。
从散文与散文诗的角度来表现,更加适合内心的宇宙的演绎。也不失为天才竞技者的表演场地,一般人无法进入。永不重复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一个是不要重复别人,也不要重复自己。复制不是创作。也不要太多的关心各种奖项,不要去迎合各种奖项而写作。我试图抵达极致,也试图永不重复。
深圳市长沙商会会长曾胜强先生说:“在文学中,作为企业家我们也能获得更多沉淀,带给我们心里安宁”……活动现场,湘深两地文艺家、企业家互相分享体会,气氛热烈。
审读:汪蓓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