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会我会再来山东的。”“来台湾一定要找我玩!”在两岸青年的依依惜别中,“襟掠山海 共创共融”两岸青年博主齐鲁行活动圆满收官。这是一个由两岸青年博主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师生组成的交流参访团,7月26日—8月1日,参访团在济南赏泉,在泰安登泰山、访碑刻,在济宁感受圣人遗风……“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给台湾同胞留下了深刻印象。
“好品山东”带给参观团的是创新创造和工匠精神的震撼。走进山东港口青岛港,整个码头“空无一人”,生产作业却“行云流水”的一幕让参访团成员纷纷感叹:“全自动化码头太酷了!”
在中车四方生产车间,停放着一列列“巨龙”高铁。这里是中国高铁列车核心研制基地,城际市域、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商和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品重要出口基地。从这里问世的“复兴号”高速动车组,以350公里每小时的商业运营速度领跑全球;这里制造的城轨地铁车辆,服务上百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企业宣传片中,一个个“中国速度”让参访团成员啧啧称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亲手制作山东大馒头也是两岸青年难忘的经历。在山东省海峡两岸交流示范点青岛二月二生态观光农场,两岸青年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哥庄大馒头的制作技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学生庄宇丞说:“从小时候一直听说山东大馒头,今天终于可以亲手制作,觉得很有意义!”
来到山东,怎能不体验齐风鲁韵的文化之味?参访团成员在李清照纪念堂,吟诵“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到大明湖畔,感叹“一城山色半城湖”;登泰山之巅,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参访团成员重温《论语》,从“有朋自远方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到“言必信行必果”,品味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参访孔庙后,台湾青年媒体人阙郁璇还收获了意外之喜,她惊奇地发现:“阙姓原来来源于孔庙旁边的阙里街,回去我要把这件事分享给我的家人。”
在淄博,参访团一行参访了姜太公祠,了解姓氏文化;在齐文化博物馆,青年们进行成语大比拼……在齐国故都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来的齐文化已成为别具一格的文化IP。
短短几天行程,在“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文化浸润中,涌出缠绵不断的乡愁。“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齐鲁文化,找寻两岸同根同源的记忆,这是我们此行的重要意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学系带队教师陶圣屏说。
近期,第33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正在火热进行。参访团一行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感受时尚青岛、海洋之城的活力。在这里,两岸青年品鉴了各种特色精酿啤酒,不一会,台湾同胞就学会了“哈啤酒,吃蛤蜊”的方言。
两岸青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做自媒体的感受和体会。台湾博主黄智贤不由得感慨:“每个中国人都会对山东充满感情,山东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客的山东、热情的山东,我们一定会再来!”
山海不为远,鲁台一家亲。有缘再相聚,这是两岸青年共同的心声。(记者 刘宪伟)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